阿塞拜疆的雇傭兵
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雇傭兵運作模式,除了政治上的考量之外,降低戰爭成本才是關鍵。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31期)
責任編輯:孫凌宇
近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因領土爭端發生了戰爭。雖然國人過去對這兩個國家并不熟悉,但這次戰爭規模較大,且慘烈,導致國內媒體也紛紛報道。
阿塞拜疆國防部9月30日宣稱,亞美尼亞武裝力量傷亡人數多達2700人,130輛裝甲車被摧毀。亞美尼亞國防部也不甘示弱,隨后聲稱已使用反坦克武器和火炮,摧毀阿塞拜疆137輛坦克和裝甲車,擊落72架無人機、7架直升機和1架飛機。聯合國在戰斗爆發后多次呼吁雙方?;?,居中斡旋,但雙方依舊死戰不休,傷亡數字一直攀升。亞美尼亞甚至宣布全國總動員,準備打總體戰。
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這兩個國家為了一塊飛地而傾盡所有呢?答案之一就是近年來在戰場上時隱時現的影子軍團——雇傭兵。亞美尼亞駐俄羅斯大使瓦爾丹在戰爭爆發后對俄新社說,土耳其部署了4000名來自敘利亞的雇傭兵在阿塞拜疆作戰。阿塞拜疆則斥之一派胡言,其總統發言人伊拉姆·阿里耶夫對媒體稱,這是亞美尼亞的污蔑,阿方并沒有雇傭敘利亞戰斗人員。
然而,并非只有亞美尼亞官員聲稱土耳其已將敘利亞雇傭軍運送到阿塞拜疆。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穗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