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宵禁、空襲:生活在亞阿沖突之中
“我們的父輩、祖輩曾經為了捍衛這片土地,在前線沖鋒陷陣,為的就是不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在他們的子女身上,但它還是發生了?,F在,我的朋友、兄弟們在戰場上為了和平而戰,我只希望戰爭能快點結束”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黃劍
當地時間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發生武裝沖突,持續至今。期間,10月10日,雙方曾達成?;饏f議,但協議生效幾分鐘后,再次交火。
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只是兩個陌生的國名。不過,對旅行發燒友而言,這兩個國家則是一定要“打卡”的小眾國度。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并稱為外高加索三國,1991年以前,它們同屬于蘇聯。然而,無論是蘇聯解體之前,還是之后,亞阿兩國由于宗教、民族和歷史等原因造成的積怨與敵意曠日持久。
此次雙方矛盾主要聚焦于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以下簡稱“納卡地區”)這塊飽受爭議的土地的所有權上。
蘇聯原子物理學家、人權運動家安德烈·薩哈羅夫曾評價兩國的矛盾為:“對阿塞拜疆而言,卡拉巴赫問題是抱負,對亞美尼亞人而言,卡拉巴赫問題是生死攸關的事情?!?/p>
在10月8日刊登于《雅各賓》雜志上的一篇名為《什么驅使了亞阿沖突?》的文章中,幾位研究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們分別是Djene Rhys Bajalan,Sara Nur Yildiz,Vazken Khatchig Davidian)認為,1915年奧斯曼帝國針對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發動的種族清洗運動(這場屠殺導致約150萬人死亡)深刻地影響著亞美尼亞人,也成為透視這個民族與阿塞拜疆人沖突的一個視角。蘇聯時期不僅沒有緩解兩個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矛盾,反而將主要由亞美尼亞人構成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納入到阿塞拜疆的版圖中。
1991年蘇聯解體,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先后獨立,雙方此前在納卡地區的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據《雅各賓》雜志報道,這次戰爭期間,有多達3萬人喪生,超過一百萬人流離失所,許多亞美尼亞人被迫離開阿塞拜疆,還有更多的阿塞拜疆人被驅逐出亞美尼亞以及納卡地區一帶。
1994年5月,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俄羅斯的斡旋下簽署?;饏f議,隨后,兩國參加了由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主持的和平談判。盡管如此,就納卡地區的歸屬權雙方并未能達成真正的和解與共識。幾位生活在兩地的受訪者也向《南方人物周刊》表示,自1994年?;饏f議簽訂以來,兩國小的沖突未曾間斷。
僵持數十年之久的納卡沖突于9月27日再次大規模爆發。據法新社10月17日消息,此次沖突迄今已造成七百多人喪生,其中包括近80名平民。
直到今天,戰爭仍在繼續。
進入戰時狀態
9月27日早晨,劉幼沙醒來發現,Instagram怎么都刷新不出來,WhatsApp(當地人使用的聊天工具,類似微信)也是一樣的情況。他感覺到不對勁,趕忙去搜新聞,發現阿塞拜疆通訊和運輸部發布了一則通知:“由于前線的緊張沖突,網絡會有一定的限制,請大家諒解?!?/p>
這一天,在阿塞拜疆國立石油大學念書的都雨涵也遇到一樣的情況?!翱赡苁窍敫鷣喢滥醽喆虼蛐畔鸢?,也是怕對方發布一些比較虛的報道?!彪m是限制,“但其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