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為何不老?
《大亨小傳》中的一段話最近又在美國社交媒體瘋傳。一本差不多100年前出版的小說,可以有什么心酸眼亮的智慧跟今天的網民分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治城大學的住校評論家歌麗根(Maureen Corrigan)和她的代表性著作《愛不釋卷:<大亨小傳>為何不老》。
無論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重要,都不可能像大學頒授學位那樣賦予作品價值,所以作家和讀者應該對這個被吹噓為“文壇最高榮譽”的獎項抱懷疑的態度,這才健康,即英文所謂的“healthy skepticism”。
美國作家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76年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說暗地里覺得疑惑和委屈,因為很多偉大的作家從未獲得垂青。今屆的得獎者美國詩人格呂克(Louise Glück)認為,作品的普及、流行和大眾化,是作家最大的敵人。作家不是“網紅”,不應“稀釋”(dilute)為讀者提供的經驗以換取“人氣”。她最受不了的,是百多年前幾乎人見人愛的美國詩人朗費羅(Henry Longfellow)。朗費羅在1882年逝世,當時世人視他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墒?,在格呂克眼中,朗費羅作品的平易近人,正是他的致命傷。
格呂克的詩不算拒人千里,但絕非平易近人。她的代表作是30年前出版的詩集《阿勒山》(Ararat)。阿勒山又名亞拉臘山,矗立于亞米尼亞高原,峰頂終年積雪;根據《創世紀》記載,是挪亞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栋⒗丈?/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