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為何成了順風車“第一股”?
嘀嗒旗下并未擁有車隊或租賃車隊,因此并不承擔任何運營費用,也沒有營業牌照的要求,實現了一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
嘀嗒出行IPO招股書顯示,順風車平臺累計曾接獲77宗行政罰款,每宗罰款由人民幣5000元至3萬元不等,截至目前已經罰款超過200萬元。
除了合規問題外,安全問題也是順風車未來發展無法回避的另一個隱憂。截至10月21日,裁判文書網顯示,涉及順風車的刑事案由文書高達1944篇,是行政案由的5倍多。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顧策
出租車業務只是嘀嗒的引流工具,順風車業務才是嘀嗒的主要利潤來源。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平臺,擁有約1920萬名注冊私家車主、約980萬名認證私家車主。
嘀嗒的后來居上,無疑得益于滴滴的拱手相讓。2018年8月27日,因為兩起順風車命案,滴滴陷入輿論漩渦,不得不暫停順風車業務?,F在,滴滴順風車雖然重新上線,但仍處于小心翼翼的試運營狀態。
在順風車賽道上,對手還有很多,但為何嘀嗒能夠彎道超車,最終搶到主要市場份額?滴滴遭遇的安全危機,嘀嗒如何應對?
從團購轉型順風車
嘀嗒做順風車,算是半路出家。此前,它只是個團購網站。
2010年,43歲的宋中杰聯合了4位來自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共同創辦了團購網站——“嘀嗒團”。此前,宋中杰是谷歌中國區銷售總經理。
在隨后幾年間的“百團大戰”中,嘀嗒團落敗,勝利者是王興率領的美團(03690.HK)。
2014年8月,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暢行”)成立,宋中杰占股比例為60.58%,并擔任公司CEO。隨后北京暢行旗下產品“嘀嗒拼車”(后更名為“嘀嗒出行”)正式上線,名字沿用了“嘀嗒團”中的“嘀嗒”二字,并推出了一對一的拼車模式。
曾在嘀嗒出行工作4年的李洋,是公司最早一批員工,在他看來,當時拼車市場的發展方向并不明朗,大家都在試探著前行,但嘀嗒推出的一對一拼車模式,確立了順風車沿用至今的產品邏輯。
“之前的產品邏輯是一對多的模式,司機從A地到B地可能同時搭載多個乘客,但所有的乘客都得從B地下車,再換乘別的交通工具到目的地?!崩钛笙蚰戏街苣┙忉?,現在就可以點對點送乘客到目的地,這是一種用戶遷移成本較低的模式。
2015年,作為移動出行領域巨頭的滴滴進駐順風車市場,并憑借在快車市場的巨大流量,迅速占領了順風車市場。
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智庫,曾在2015年第三季度發布過國內拼車市場監測報告,滴滴順風車占據了當時順風車市場69.0%的市場份額,嘀嗒僅為20.9%。
平安智慧企業副總經理張君毅在蔚來資本任職時,曾參與過2017年蔚來資本對嘀嗒出行的投資。他向南方周末表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