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業志愿服務的堅守與“疾行”
“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里,不僅有快速發展的深圳速度、科技創新的深圳高度,還有文明蔚然成風的深圳溫度。
深圳是全國志愿服務的發源地之一, 當前,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設進入3.0階段,志愿服務從最初學雷鋒做好事模式,逐漸走向制度化、專業化、數字化,并向縱深參與社會治理、凝聚社會共識轉化。
據統計,深圳共有注冊志愿者208萬,占常住人口的15.5%,其中企業員工占比33%以上;團體志愿組織1.1萬個,年均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達960萬人次,不少人借助所在企業的指導與推動,為其他人提供更專業的志愿服務。
“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民生保障和改善、改革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薄趧傞]幕的深圳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經濟特區改革發展指明方向。
當前,志愿服務作為社會動員和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手段,受到國家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甚至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依托企業專業性、組織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優勢,平安、騰訊、萬科等本土企業志愿服務快速發展,并成為參與社會治理、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它們堅守著一份愛心善意和責任擔當,并讓專業、科技、創新成為疾步發展中的支撐力量。
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抗疫熱潮中的一抹力量
疫情期間,企業以本地化、屬地化為主的志愿服務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社區服務的切口。以“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志愿服務新模式,促進三方有效聯動,以更好的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促進社會治理建設。
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武漢幾家大型方艙醫院每天都會產生大量醫用垃圾,換下來的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需要及時處理。這是一項緊急而艱巨的工作。2月20日,平安人壽武漢分公司的代理人賴巍瞞著家人,成為了一名醫廢處理志愿者。
(志愿者賴巍在武漢方艙醫院處理醫廢)
醫廢處理前雖已經過消毒處理,但畢竟有些曾攜帶病毒,處理起來仍需分外小心。賴巍和其他五名志愿者借助設備,把這些垃圾高溫消毒、研磨,變成無害化殘渣,最后再焚燒。六個人裹在防護服、口罩、隔離衣里,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作業,每天汗流浹背,到交班時人已近虛脫。他們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四十多天,直到方艙醫院完成“使命”。
今年以來,深圳義工聯等各地志愿服務團體、志愿者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弘揚志愿精神。眾多企業也齊齊上陣,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通過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馳援武漢、全力抗疫,成為疫情大考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之一。
疫情期間,深圳義工聯注冊義工戴華斌滯留孝感50余天,每天住在卡點的帳篷,協助當地政府嚴查通行車輛及行人、勸返偷溜出門的村民,并為村民采購物資。順豐快遞小哥汪勇則帶著其他志愿者每天接送武漢金銀潭醫院職工上下班,并為其送餐、送口罩等。萬科組織10名物業公司志愿者前往武漢火神山醫院,為醫護人員提供后勤服務。騰訊則在2月出設立了總額15億元的國內戰疫資金,100多名志愿者,陸續把物資送到湖北多個醫院。
在國內,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許多志愿者自發前往震區參與救災和災后重建,志愿服務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企業也加入其中。10余年間,深圳企業志愿服務在“疾行”中發展,此次疫情更是快速反應,許多企業員工紛紛投入社區聯防聯控。
上班創新人,下班公益人
常態化、平臺化、機制化的企業志愿服務,讓“上班創新人,下班公益人”逐漸成為一種共識。
2011年,深圳舉辦世界大運會,深圳志愿服務U站“出街”。大運會后,深圳市委市政府保留了U站。153家U站每天運行,逐漸成為常態化的志愿服務站點。隨處可見的“紅馬甲”們,為這座城市烙下“志愿者之城”的印記。
這種常態化的志愿服務很快擴散到深圳各個角落,成為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和企業的特征。
1995年8月20日,胡井祥在深圳街頭看到一輛流動捐血車,車上寫著“捐血救人 造福社會”8個字。那時,他常在各大醫院“掃樓”推銷保險,他深知血液對生命的意義,于是鼓起勇氣開始了第一次獻血。過去的25年里,他陸續無償獻血200次。
(志愿者胡井祥25年來無償獻血200次)
胡井祥是深圳義工,也是平安“血緣家族”的一員。2008年,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深知深圳有一群長期默默奉獻的無償獻血者,和在捐血公益推動中有突出貢獻的志愿者,倡議建立平安“血緣家族”,以企業名義發動社會力量投入無償獻血,并每年予以表彰。目前“血緣家族”成員已超500人,平均每人累計獻血超100次,累計獻血量約30噸。
一些企業在發展初期,便將公益融入社會責任范疇,更把公益志愿服務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方式,通過其傳遞企業的社會責任、愿景和使命,員工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也提升了歸屬感、價值感,并在內部成立志愿者組織或公益基金會,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平臺化、機制化。
2007年,騰訊志愿者協會成立,目前已發展為擁有25個分會、5000多名志愿者的成熟組織。志愿服務項目既有傳統的環保、扶貧,也有很多數字化公共服務,如網絡安全、兒童青少年關愛、文化數字保護等。很多項目都是員工自發發起并長期堅持的。
2014年,騰訊員工因一次偶然機會跟大涼山的支教服務機構建立了聯系,他們發現那里很多孩子吃不飽飯,于是誕生了“愛心午餐”項目。每一年,他們都會組織同事去大涼山。
2018年,平安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兩年以來,已有53萬內外勤員工加入志愿者隊伍;成立了20個志愿者專業公司分會和26個地區分會,上線400余個公益活動;制定了一整套志愿者激勵制度,并給與優秀志愿者5天公益假期。
平安的志愿服務源于其鮮明的公益文化基因。1994年,平安在安徽六安捐建起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目前已在全國陸續建了114所希望小學。自2007年開展“平安支教行動”以來,約8000名支愿者持續接力,幫助逾30萬鄉村學生實現了“讀書夢”。 去年7月,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小學,支教志愿者何艾蓮見到了前來花溪村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平安面向社會招募的一名大學生志愿者,她備受鼓舞。
萬科公益基金會2008年成立以來,以“可持續社區”為目標,推動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順豐速運從成立初期即開始組織志愿活動,截至2019年底,累計成立19個順豐公益志愿者協會;華潤置地通過旗下潤志會,長期組織志愿者利用周末時間陪伴自閉癥兒童,幫助孩子們康復……
專業化、項目化、線上化、在地化……企業志愿服務交織成一張巨大的志愿服務網絡,在城市、在農村、在基層,覆蓋多個扶貧、特殊兒童關愛、環保等多個社會領域。
這其中,不僅有馬明哲、王石等企業創辦人、高管的參與,也有內部各個志愿服務隊、員工創造力的激發。志愿精神在平安、騰訊、萬科等企業員工心中生根發芽。
企業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一把“鑰匙”
騰訊、平安、萬科等大量本土企業志愿服務創造的服務范式和創新機制,成為“文明新風尚”的先行者,也讓人感受到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與眾不同的城市氣質和時代脈動。
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中國的頭部企業也已建立了穩定的機制來支持志愿服務,而且在數字化服務方面,在志愿服務的形式、內容上有自己的創新。
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是企業志愿服務持續化、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一把“鑰匙”,它來源于三個關鍵詞:專業化、科技、共建。
企業利用自身擁有的業務、資源與技術,根據志愿項目的需求、回應社會關切提供相應服務;與政府、專業公益組織合作,積極融入社會共享共治共建大局中;并充分發揮互聯網、科技優勢,做“智慧公益”,真正實現可持續。
在創新互聯網企業,騰訊可謂一騎絕塵,“科技向善”,既是騰訊的愿景,也是騰訊志愿服務的一種理念,致力于發揮其技術、數字化建設優勢,幫助企業志愿服務進一步升級,幫助到更多的人。
華大基因在2004年便依靠在基因組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派出DNA鑒定救援組赴泰國海嘯災區,免費鑒定遇難人員DNA樣本。順豐速運則結合物流業務優勢開展志愿工作。
疫情期間,優必選科技以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為深圳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點收治醫院——深圳第三人民醫院,提供衛生防疫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保障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平安也利用自己在金融、醫療、科技業務優勢,在守護安全、醫療健康、教育等方面,結合民眾需求,設計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去年以來,平安集團與深圳義工聯、深圳志愿服務基金會、深圳安全研究院聯合開展“平安守護者行動”,致力于普及安全急救知識,提升公共安全意識和技能,并通過“種子計劃”組建具有專業安全救援技能的“平安守護者”,為社會儲備應急救援力量。截至2020年8月25日,這一行動已在全國41個城市開展1477場活動,累計培訓近2000名志愿者。
2020年,該行動進一步升級,由平安公益基金會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開展,志愿者走進社區,為深圳、上海、江蘇等地社區居民提供安全教育、科技素養、金融素養、親子互動等多種志愿服務,后續計劃在全國1000個社區推廣。
同時,平安還發揮科技優勢,打造“三村暉”智慧公益平臺。平安員工和外部志愿者均可在該平臺領取各類線上或線下志愿服務任務,獲取相應公益時間幣。目前,該平臺總用戶已逾231萬,使人人公益成為可能。
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副秘書長段桂青表示,未來企業開展志愿服務時,“要努力促進企業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品牌化,攜手推動形成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翼認為,“企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可通過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志愿服務,創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strong>
騰訊、平安、萬科等大量本土企業志愿服務創造的服務范式和創新機制,成為“文明新風尚”的先行者,也讓人感受到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與眾不同的城市氣質和時代脈動。
企業如何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參與社會治理,激發社會治理新活力,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新動能?打造深圳志愿服務的先行示范,關于企業志愿服務所蘊藏的文化價值、人力價值、經濟價值和發展價值,是值得進一步深挖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