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LK|麥家:文學和夜晚
大家晚上好!我不喜歡站在臺上發言,去年我是力排眾議辭去了一個頭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在臺上發言。通知我參加這個活動的時候,我是不猶豫地答應要來,因為“文學之夜”這個名字打動了我,因為我最近在思考的一個話題也和文學之夜有關,所以很爽快地來了。
文學是從夜晚來的
在“文學之夜”的活動上來談一個文學和夜晚的話題,給人感覺好像是順手牽羊撿了一個話題,有一種很輕率的嫌疑,其實我是很莊重的,說真的。退一步說,即使說輕率,我覺得這也是文學給我的自由和權利。
我記得蘇珊桑塔格曾經說過“文學就是自由,文學是我們進步自由王國的護照”。格尼達也曾經表達過相似的說法,他說“文學是允許人以任何方式講述任何事情的一種建制?!蔽蚁爰热皇侨魏畏绞?,肯定也不排除輕率,一種即興,率性的方式。
今夜,此刻我還真是一點都不輕,我很重,我很認真,我恰恰是從文字之夜這個稱謂里發現了文學的某一些本質,文學和夜晚共生共舞的密切關系。
我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日子,比如說國慶日、無煙日、無車日、氣象日、環保日,今天是國家的公祭日。當我們說到文學的時候夜色就降臨了,我們總不能說文學之日吧,也不能說文學日,聽起來總是怪怪的。
文學就是之夜,文學和夜晚就像春天和花朵一樣般配,這不僅僅是語言的、音樂的問題,它關系到文學的出身問題、文學的基因問題,文學是從哪里來的,文學就是從夜晚來的。
兩百年前,英國的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濟慈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夜鶯頌》,詩里好像有這么幾句話,我給大家讀一下,“你是一只不死鳥,永生不殉。沒哪一個饑荒的年代能把你蹂躪。今夜我聽到的歌聲早已被人聽到,它曾打動過古代的帝王和村父,或許這同一首歌也曾寄予露絲憂郁的心,使她站在異鄉的田野里想念家鄉,眼淚汪汪?!?
1960年代,雙目失明的布魯克斯回憶在他父親的書房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的感受,他可以說很夸張地說“我就是從讀這首詩的那一刻起就變成了一個文學人”。那一刻,那一年,他才3歲,真的很夸張。布魯克斯像一個數學家一樣的腦袋,他的文章也是非常的精確,夸張是馬爾克斯的事情,布魯克斯在這一刻真是夸張了,3歲的時候看了一首《夜鶯頌》,就把自己終身嫁給了文學。
這首詩有什么魅力嗎?
其實這首詩就是一個文學宣言。不用說,世界上不可能有不死的鳥,不死之鳥肯定是象征、是隱喻,是文學的化身。文學化身為一只夜鶯,而不是在清晨的山雀,也不是午后唧唧喳喳的喜鵲,更不是一只隨著季節更替的布谷鳥,獨獨是一只在夜間歌唱、夜間鳴叫的鳥,為什么?這就是文學的出身問題,就是因為文學是從夜間來的。
那么,在夜間鳴叫的鳥還有貓頭鷹。我小時候每當聽到貓頭鷹的叫聲的時候我就擔心我的奶奶要死。我從來沒見過爺爺,但是每次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我就感覺我看見了爺爺,我看見死去多年的爺爺在作怪,在誘騙我的奶奶去死。一定意義上來說貓頭鷹也是文學之鳥,它讓人穿越時空,打通生死。悲痛、恐懼就從夜色的聲音當中穿透到我們的內心里。
和貓頭鷹同屬于一科的鸚鵡從來不會給我們這種聯想。鸚鵡在大白天學人說話,只會讓人感到滑稽、可笑,它是反文學的,關鍵不在于它學人叫、學人說話,而是因為它是在大白天。如果它學人說話的聲音配上黑夜,趁著黑夜而來,那聽起來也是讓人毛骨悚然的。這樣的話至少可以脫落它的低級趣味,至少可以攀附一下驚悚小說。
所以夜色是很重要的,大白天是拍不了藝術照的,只有大白話難登文學的雅堂。文學的藝術性雖然不止于語言,不停止于語言,但必然始于語言。語言是照亮文學的第一束光,而光只有從夜晚來,全世界的黑暗也滅不了一只蠟燭的燭光。
和夜晚有關的文學巨著
說到第一,這個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三部作品:《荷馬史詩》、《一千零一夜》、《紅樓夢》,這三部作品從地理上是從西方到東方這么跨過來的,就是文學的源頭、文學的高峰。有的是時間上第一誕生,時間是第一,有的是第一偉大,今天我要說它們還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它們都和夜晚有關。
《荷馬史詩》我敢肯定它是夜晚寫的,因為作者荷馬是個盲人,他沒有白天?!兑磺Я阋灰埂奉櫭剂x肯定是一部夜晚的作品,里面每一個故事都是山魯佐德為了逃生在深夜講給國王聽的。
今天我要說,《紅樓夢》其實也是一部夜晚的作品,為什么呢?因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出生的時候鼎盛的曹家已經日薄西山,而且眼看著一路向黑,整個家族眼看著就跌到了深淵里,跌到了谷底。曹雪芹待在一個家族的深谷里面,一定意義上就是個睜眼瞎,雖然有眼,但什么也看不到,因為他在谷底,漆黑的谷底。
從作品上來說,我覺得《紅樓夢》也是夜晚的作品。大觀園說的好聽一點是個世外桃源,其實說到底它就是一個黑屋子,就是一個地洞,里面的人從來沒離開過大觀園,里面的人看不到世象,也聽不到社會的風聲、雨聲,他們經歷的事情都不是陽光下的事情,都不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可以說沒有什么日常,只有情感,只有美,這些東西都不是大白天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紅樓夢》不管是作者還是作品,都不是陽光下的東西,它是夜晚來的,它就是有夜晚的聲音,夜晚的色彩,可能也正因為來自夜晚,所以它顯得特別的美。
故事,生長于夜晚
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一開始就是作者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流淚肯定是晚上的事情,白天是用來流汗的,甚至是流血的。
我覺得孤獨也是夜晚的事情。說到孤獨,一個著名的小說理論家盧卡奇曾經說“小說誕生于孤獨個人”,小說是現代文學的當家主將,現在文學雖然不是那么中心,但是你到書店里去會發現小說還是擺在中心的位置。小說誕生于孤獨的個人,而孤獨是夜晚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可以說沒有夜晚就沒有小說呢?可以這么說。
另外一個著名的小說理論大師,本雅明就說所有的小說本質上都是講故事,小說家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認為即使是最反故事的小說也都是在講故事。
《追憶似水年華》講的是時間的故事;《尤利西斯》講的是尋找精神父親的故事;羅布格里耶講的是屋里的故事。我記得馬爾克斯也曾經說過,“活著就是為了講故事?!彼淖詡?,沒有完成的自傳《活著就是為了講述》,也有人把它翻譯成《活著就是為了講故事》。我記得莫言在得諾獎答謝詞的標題就是“講故事的人”。
講故事肯定是晚上的事情?,F在是個大數據時代,如果我們能請大數據、云計算計算一下白天在講什么,白天講的肯定是道理,講的是知識,要么就是在大街上宣傳革命,我想大數據肯定會告訴你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在晚上說的。
我小時候生活在鄉下,白天經常吃不飽飯,上個世紀60年代,很貧窮的年代,也沒什么書讀,但我們每到晚上總有地方可以聽故事,好像到了晚上故事就會長出來。
我想今天最大的一個講故事的機器或者說科技就是電影,電影就在講故事,電影就是黑色的藝術。也有人說電視機也在講故事,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電視機講的故事,好的故事,或者是首播肯定是晚上。如果是下午播,要么是重播,要么就是個爛劇,好的肯定都是晚上,8點多、9點多。再說電視劇不值得我們談,我覺得電視劇就是一只鸚鵡而已。
電影有藝術的含量,它和文學是近親,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好的隱喻或者象征,電影就是趁黑而來。
文學,有時候真的沒什么用
我像做一個數學題一樣的,想證明文學和夜晚的關系,我列出了各種各樣所謂的證據,想告訴大家文學是從夜晚來的,文學趁黑而來。其實我后來往前思考,我覺得文學不但是從夜晚來的,它甚至就是夜晚。
我們經常會被人問,自己也會自問:文學到底是什么?人家說你讀一本解碼的書、炒股的書,馬上就可以現炒現賣,馬上可以轉換成生存的技術,或者是生存的力量。但是你看了很多文學書,詩歌、散文、小說,看了又看,有什么用?有時候真的沒什么用。
文學到底是什么?我后來有一天覺得文學就是夜晚,文學就是夜晚里面的月光。你說月光有什么用?世界上的萬物離不開陽光,如果沒陽光肯定生存不了。但如果沒有夜晚,沒有月光,所有的東西照樣可以生存得很好,不會哪一個植物,哪一個動物因為沒有月光會死掉,但沒有陽光它很可能就死掉了。
我們再想一下,如果沒有月光,雖然所有東西都活著,很健康,但是我們人們會變得多么的單調、寡淡,因為有月光,我們有了對遠方人的思念,因為有了月光,我們對自己有了一種追憶,對未來有一種暢想。
很多事情,很多內心的事情,精神上的東西都是在夜晚被月光照亮。我覺得文學就是有月亮的屬性,貌似沒有用,但你還真離不開它。它是王國維所說的不用之用、無用之用,眼下并沒有用,放到人生的長河當中去,文學可能是有大用處,甚至有時候是救命的。
我經常說一個經??葱≌f的人是不會自殺的,為什么?小說里面那么多人活得那么艱難困苦,相比之下他憑什么自殺。小說或者說文學,我經常說它不是一個專業,文學就是人生,小說里面藏滿了人生,文學里面藏滿了人生的道理、人生的現象,甚至人生的未來。
今天文學之夜里,我們談談文學和夜晚的關系,有時候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也覺得很虛無。因為說到底文學不是誰勸誰的事情,是自己勸自己。
如果你喜歡文學,就讓文學養養你,就讓夜晚養養你,如果你的夜晚精神特別活躍,可能你離文學特別近,你的生命可能是特別生動,也是特別細、特別飽滿,離自殺也特別遠。
新年馬上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希望新年每個夜晚都是文學的夜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