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廁所里的小便池,不是一個性別問題,而是一個年齡問題
在這個話題中,受益者與覺得被冒犯者,都是女性,所以,它本質上不是一個女性權益問題,而是一個女性意見內部的年齡過程造成的對立問題。正在養育低齡孩子的女性群體,顯然沒有比她們小一些的女性,更有時間與精力來參與爭論,自然會在輿論上呈現弱勢。然而遺憾的是,在這場爭論中,很多女性,在性別對立投射向了那個尿尿的小男孩,卻犧牲了背后的母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一條新聞上了熱搜,閱讀量達到 1.3億。為了方便帶孩子的母親,山東SM淄博城市廣場在女衛生間門口設置了男童的小便池。有人覺得急人所急,是好事;也有人覺得,自己被冒犯了,網上爭論激烈,但基本上,批評者壓過了贊同者。
其實,這是一個關于生活細節、場景、效費比問題的經驗性問題,但在爭論中,被意識形態化了,成為中國式女性權益的一個典型例子。
比如,有文章說,商場沒有修讓爸爸帶小女孩進男廁所的設施,是因為刻板印象。似乎以這個詞為據,就宣布商場錯了。
刻板印象,這個詞的意思,大致是指出于大眾的、流行的誤解,某個群體有潛力而未被承認。比如,普遍認為女司機不靠譜、不安全,但實際上,根據相關統計,女司機出事故的概率遠小于男司機。這就是典型的刻板印象。但是,只要是事實,那怕不那么政治正確,仍然不能稱之為刻板印象。
比如,媽媽帶孩子逛商場更多,這是商場觀察到的事實,也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而不是所謂的什么刻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