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甘嶺當防化兵 | 抗美援朝70周年④

責任編輯:姚憶江

我叫陳漢平,今年85歲。19534月,我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并隨部隊入朝,成為一名防化兵,駐守在上甘嶺后面的大山里。

當時,我們每天都要用防毒面具訓練,要求6秒鐘做好準備。因為戴防毒面具速度快的話,吸入毒氣的幾率就低。和現在相比,當時防化兵的裝備很簡陋,完全靠人走路去偵察,靠鼻子判斷異樣……

雖然各種條件都“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但我們還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國的“面包加大炮”,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志愿軍老戰士陳漢平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防化

“上甘嶺”其實不是嶺,而是一個朝鮮山村的名字,雙方就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爭奪兩個高地附近的一個山洼。當時我們的駐地就在上甘嶺的后面、五圣山以北。

最開始,我們每個人發了1支蘇聯步槍、50發子彈、4枚手榴彈,還有1個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上有一個大象鼻子一樣的東西,是橡膠做的。我們每天都要用這套防毒面具來訓練,當時要求要6秒鐘拿出來、打開、戴好。因為戴得速度快的話,吸入毒氣的幾率就低。

我們防化排有四十多個士兵,分為偵察班和消毒班。偵察班的任務是輪流出動,偵察這個地區有沒有毒氣。消毒班,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偵察班的反饋,發現有情況就立即背著液體消毒劑進行消毒。

當時防化兵的條件很簡陋,現在的防化部隊有汽車、直升機,而在七十年前,完完全全靠人工去做偵察。比如覺得某個地方好像不太對頭、有味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