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洋深陷“假賬門”
三洋電池破損的舊聞猶在耳邊回響,又爆出假賬丑聞,三洋電機這個昔日霸主,如今有了些風前殘燭般的感覺。
日本三洋多年以來一直延續家族經營的傳統,其自身的企業改革、核心技術研發以及經營戰略的調整也因此受到拖累。為了掩蓋企業的危機,該公司進行了財務造假,如今這種行為已經被揭穿,并可能導致它被勒令退市。由于它規模龐大,并與日本工商界和金融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三洋的退市將會引發巨大的震蕩
三洋產品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三洋品牌也成為日本的二流品牌 Phototex/圖
日本三洋可能將成為日本的“安然”。
?。玻埃埃纺辏苍拢玻橙?,日本《朝日新聞》在頭版上發表文章認為:“三洋有造假賬嫌疑,掩蓋損失1900億日元?!碑斕?,三洋股價暴跌。從去年的活力門公司,到三個月前的日興證券,日本的一些知名企業先后被發現財務造假。與這些公司相比,三洋更為普通的中國人熟知,企業規模也更為龐大。
三洋2006年的銷售額為23970億日元?穴約200億美元?雪,股票市價總額高達35200億日元?穴約290億美元?雪,但規模如此龐大的企業,卻還維持著家族經營的模式,這對三洋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加上核心技術的缺失和經營管理不善,導致三洋陷入危機之中。
在此次假賬風波之前,2006年12月,三洋130萬塊電池剛剛出了故障。由于是為三菱電機及通訊企業Docomo貼牌生產的電池,召回、索賠等一大堆事讓三洋焦頭爛額。但那會畢竟還只是產品質量問題,雖然讓三洋大跌眼鏡,品牌形象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畢竟還有回天機會,日本消費者也還算是對三洋客氣,沒有太多地追究其生產責任。
正像三洋電池出現了故障一樣,在造假之前,三洋產品已經在日本失去了不少往日的光輝。在大一些的家電銷售連鎖店里,很多時候三洋的產品被放在不那么顯眼的地方,和中國的一些產品歸在一起。在產品很大程度失去了消費者信任以后,如今又暴露出來了做假賬的丑聞,三洋將更加失去消費者人心。
核心技術缺失
產品銷售額能超過萬億日元,在日本當然是個大企業了。在松下、東芝等電子電器企業大賺特賺的時候,曾經輝煌過的三洋電機卻日漸衰落了。企業先是失去品牌美譽,然后是丟掉核心技術,最后留下的就只有衰落。
早在《朝日新聞》爆出三洋造假賬之前的2月10日,該公司總裁井植敏雅接受日本《東洋經濟周刊》主編的采訪時,侃侃而談。該主編問三洋會不會退出手機市場?!拔覀冇兴捻椇诵募夹g:手機、數碼相機、?穴洗衣機、冰箱等?雪白色家電及影視產品。手機、數碼相機等等都是絕對需要的事業,怎么可能會撤退呢?芽”井植說。
其實,三洋的手機到了2006年就早已是強弩之末了。日本的手機原先是機卡一體的,最近才開始機卡分離,三洋以為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商業機會,花大錢開發了高性能手機,趕在機卡分離前,就制造了大量手機,準備賣個好價錢。未想到日本手機市場并沒有出現井噴。高額的開發費已經花了,倉庫里的手機卻不見少。原指望至少在美國市場上能賣個好價錢,未想到美國市場上手機價格下落得異常地快,“今年我們指望手機賺大錢,看來是走錯了一招棋?!本矊Α稏|洋經濟周刊》表示。1200萬部手機,2/3的海外銷售量,卻沒有給三洋帶來太好的收益。原來三洋和其他日本手機廠家一樣,“在手機業務上僅僅維持了微利的狀況?!本舱f。
手機、數碼相機少不了用電池,三洋的強項也在做電池上??梢舱请姵卦谌ツ昴甑壮隽斯收?。之前是2004年三洋設立在新 縣的半導體工廠,因為那里發生地震,工廠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些讓世界最大的數碼相機廠家三洋苦不堪言。雖然開發出了能抑制放電的充電式電池,而且市場效果不錯,但終未能起到讓三洋起死回生的作用。對太陽能電池是準備到2010年前投入400億日元,事業規模達到1800億日元的,但畢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三洋也想過集中現有資源干幾件大事。井植說:“最近這一年,我們把三洋電機信用卡公司的大部分股票給賣了,從下一代DVD撤了出來,和愛普生公司一起推進的小型液晶元件的合作也中途散伙,目的就是想把資源徹底地集中到核心技術上來?!笨上?,人們更多地知道的是,三洋洗衣機的召回,2007年2月27日三洋與海爾聯合生產冰箱的合作的解約等等。尋找三洋的強勢產品已經很困難。
在電視機等影視產品上,三洋同樣在走麥城。三洋在美國一國就賣出了4000萬臺電視機,但那已經是老黃歷了。如今美國正在急速地從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轉變。松下、日立、夏普的平板電視已經在日本、美國構筑了橋頭堡,留給三洋的空間有限。
在核心技術方面失去優勢的三洋,在行動上多有反常的舉措。其冰箱生產出現赤字后,就想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冰箱廠家海爾,委托海爾生產,但這沒有持續多久。在電視機生產方面,三洋找到了一家臺灣企業合作,但我們目前尚不知道其效益如何。惟一可以說的是,失去了核心技術,失去了成長動力,這些是三洋日后出現種種弊端的最大原因。
家族之累
在松下、索尼、本田、豐田等一系列的日本企業從家族制模式向職業經理人主導過渡的時候,三洋依然維持著由創始人井植家族統治企業的老傳統。
用法政大學教授清成忠男的話來說,家族制企業“克服劣性遺傳弊病非常困難”。
中國“富不過五代”的說法,到了日本就變成了“富不過三代”。三洋總裁井植敏雅正好是創業人井植家族的第三代,他1962年出生,今年45歲。
井植歲男1949年創建了三洋,以后井植敏接任了總裁職務,井植敏雅則是井植敏的兒子(日本人喜歡讓子女從父母的名字中取一個字傳下去)。為了讓兒子順利地接替自己的職位,三洋公司第二代經營者原董事長井植敏?穴現在為最高顧問?雪可謂攪盡了腦汁。松下與三洋同在大阪,井植敏看到了松下家族第三代松下正幸想世襲總裁職位未果的“悲慘”狀況。松下正幸跟在松下幸之助身邊學習帝王學多年,很年輕就當上副總裁,但最后經受不住公司內部對世襲的批判,最終未能順理成章地成為總裁(也正為此,如今松下一年的利潤已經在2500億日元以上)。
井植敏想出了一條妙計。他自己退休后,讓電視臺女名嘴野中智代出任董事長,看上去是把位子讓給了外姓人。但之前他已經讓井植敏雅在34歲當了董事,40歲當了副總裁,接著在42歲讓他主管起了三洋公司。
野中有敏銳的洞察力,對媒體有很高的感染力,對于提升三洋的品牌,當然也是克盡職守。但也有日本媒體報道,野中與井植敏雅總裁的關系并不和諧,雙方明爭暗斗。
?。玻埃埃的?,井植敏雅接下三洋總裁一職時,三洋已經赤字累累。顯然井植敏雅未能完成消除赤字的任務。在經營上,創業者家族的經營模式往往運轉得不好,不僅是三洋,同樣采用家族經營模式的不二家公司、帕羅馬公司、大榮超市、日本火腿公司等著名企業,如今都遭遇了家族經營帶來的企業止步不前的問題。
悍然造假
在造假暴露出來以前,三洋已經多次食言了。
?。玻埃埃茨?,三洋曾探討過處理1900億日元虧損的問題,但實際上處理完500億日元以后就按兵不動了。當然三洋心里最清楚,如果再處理下去,賬面上的那點黑字(盈余)自然煙消云散,保持一點黑字,對三洋來說事關重大。
三洋是準備在2006年3月截止的財年,處理完所有子公司的虧損,但數額太大,核心技術欠缺,市場難以開拓,而把真實的財務報表公布出去的話,不僅不利于企業業績的恢復,還有可能拉企業經營的后腿。于是,三洋開始編造一個美麗的許諾:在2005年3月底的財務年度實現稅前利潤68億日元,2006年3月為489億日元,2007-2009年的每年為838億日元盈余。
企業自己發表多么宏偉的藍圖,沒有查賬的會計公司承認的話,市場是不會相信的。給三洋查賬的監查法人中央青山非常好說話。三洋下屬子公司目前雖然虧損,但只要能證明將來能取得較好的營業收益,就可以在計算其股票價格時,暫時不把虧損的部分考慮進去。三洋想到了這個主意,中央青山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同意了。2004年3月,三洋自己的決算為本期利益44億日元,每股股票發紅利6日元,2004年9月中間結算時,又發了3日元的紅利。
但是,三洋子公司的業務并沒有好轉,到了2005年3月,其子公司的虧損就達到了450億日元,到2006年3月企業結構重組時,相關費用一下子用去了2000多億日元,不得不從美國的高盛公司、日本的大和證券融資3000億日元,以維持企業生命。即便如此,2007年3月將要發表的三洋母公司及子公司的連結決算,也還會出現500億日元的本期赤字。截止到2007年3月的2006年度489億日元的盈余,本來就是一張畫餅,因為這張畫餅,反而讓三洋的財務報表更加難看,兩者相加,差了將近1000億日元。
此時查對一下三洋的各種報表,發現造假并不困難?!冻招侣劇方K于率先向三洋開炮了。
再失一城
三洋電池破損的舊聞猶在耳邊回響的時候,造假賬丑聞又被爆出,企業岌岌可危。
日本股票市場已經對三洋做出了嚴厲的判決?,F今的股票價格僅為2004年3月的1/3左右。尚不能保證三洋的股票不再下滑。在日本股票市場一個勁地創下近年來的新高的時候,三洋的衰落更加讓人慘不忍睹。
日本監管部門已經緊盯上三洋。如果三洋在決算上做了手腳,證據確鑿的話,日本證監會將會要求三洋提交訂正報告。如果發現在2005年9月以后的有價證券報告書上有作弊現象的話,日本金融廳將會命令三洋繳納一筆為數不小的罰款。
做假賬的活力門公司已經退市,同樣有做假賬之嫌的日興證券,今后能否在股市上存活下去,它們正在等待東京證券交易所于3月做出的最終判決。市場已經處罰三洋公司了,監管部門是否還要從制度上嚴懲三洋,目前尚不明朗。三洋電機這個昔日霸主,如今有了些風前殘燭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