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廖新波:新醫改方案沒有興奮點
時隔10年,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的醫療衛生改革的目標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甚至倒退了!
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社會輿論對該方案評價不一,一個顯著抱怨是“看不懂”。對此,本刊專訪了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請這位“博客廳長”來解讀醫改新方案。
1 、用最簡單的話概括,此次醫改征求意見中的宗旨是什么?您最大困惑又是什么?
廖新波:今年年初,我就在博客發表了“新方案沒有興奮點”的觀點。我們可以對比1997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1997年舊方案的目標是“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國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次意見稿的目標是“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這可以看出,時隔10年,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的醫療衛生改革的目標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甚至倒退了!
新舊“方案”都明確提出政府的主導地位,也提到政府投入的主導作用。還有“發展社區衛生醫療”、“實行區域衛生規劃”、“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傾向”等,在1997年的“舊醫改方案”里早就被重點提及。但實際上又做到什么呢?
從數據上看,我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全部費用比例由1990年的35.7%上升到2002年的58.3%,而同期政府衛生支出所占比例由25.1%下降到15.2%,社會支出比例也由39.2%顯著下降到26.5%。
我國衛生工作一貫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但衛生事業費的支出結構卻不符合國家“預防為主”和“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政策目標。國家對于大眾衛生投入的不足,就會導致公共衛生機構職能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