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的煮字生涯
責任編輯:朱又可
林青霞
我五年前從北美搬來香港,任職于港島半山坡上的香港大學,終于在這五年里的某一天結識了住在校園后更高的山坡上的青霞。那個晚上一身紅衣的山上鄰居從她自己的銀宮里飄出,不再只是一個影像和一組聲音,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侃侃而談。隨著她一起的那些豐富的影像和聲音也并沒有消失,它們都被吸收到背景里,是上個世紀明亮的記憶,而凸顯在此時此刻的是我們這個時代和腳下的這座城。
我和青霞真正的密集交流始于今年年初,是疫情之下的香港。今年恰逢張愛玲百年誕辰,我正在憂慮策劃已久的系列活動是否都會泡湯,而她則開始系統地閱讀張愛玲,不只是細讀大小作品,更是抓住所有的背景資料,像一個研究者一樣的孜孜不倦地通讀。港島半山坡上的校園出奇地安靜,我依然每天在辦公室里上工,而她在山上的寓所里繼續她日常的品文煮字。我們常常一起行山,時間不長,但爭取要走得熱熱的,一定要出汗,同時也能加緊聊天,這一兩個小時便是雙收獲。
細致入微構筑場景
青霞行山,可快可慢。正聊得高興,我說,要不我們走快些吧,多出點汗。她便掄起手臂,大跨步,飛將起來,那個架勢,實在是不可阻擋。戴著口罩,少人認出。但有時候即使戴著口罩,也難免被認出,口罩上的那雙眼睛辨識度依然很高。山路上一群行山女,看到青霞,每個人都猛然捂住嘴發出驚呼,反應快的便從口罩后面綻開笑顏,叫一聲“青霞姊姊”。青霞友好地招招手,腳步沒有停,倏然走過,如風。
和青霞談看過的書,見過的人,遇到的事,都是從一個簡單的念頭開始,最后一層一層疊加上去,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