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食品的誘惑
高脂食品能夠“綁架”我們的大腦。對高脂食物的偏愛曾經有利于人類的進化,但現在已經變成了一種不良遺產。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高脂食物的誘惑會通過影響AgRP神經元的活性來實現。
香濃爽滑的巧克力、辣味十足的燒烤、黃澄澄的薯條和漢堡、充盈著黃油濃香的烘焙糕點,每當看到這些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品時,我們往往就會食欲大開。但如果過多食用這些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在面對營養成分搭配均衡的食品時,我們常常會覺得后者寡淡無味、“一點油水都沒有”。
不僅如此,在嘗試控制體重節食時,我們常常還會經不住誘惑,把手伸向巧克力和曲奇。脂肪為什么會對我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最近,一個中美科學家聯合團隊在神經科學頂級期刊《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的研究發現,高脂食品能夠“綁架”我們的大腦,使我們只有在攝入高脂食品的時候才會得到滿足。
進化的遺產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動物要生存,首先要解決的都是吃的問題:只有攝入足夠多的食物,才能獲得充足的能量御寒、躲避捕食者以及生殖繁衍。但不同食物的能量密度各不相同,這意味著要獲取等量的能量,需要攝入的食物的量也會有所不同。不難想象,如果以低能量密度的食物為食,那么一種動物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在覓食和進食上,羚羊、斑馬這樣的植食性動物就是如此。如果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為食,那么一種動物花費在覓食和進食上的時間就會相對較少,生存能力往往也比較強。而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三種營養要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就是脂肪,這也是生活在極寒氣候條件下的北極熊最喜歡以海豹脂肪為食的原因。
人也不例外。人類學研究發現,非洲一些土著部落的飲食結構也體現出了這種對高脂食物的偏愛。比如,在東部非洲的馬賽人每天攝入的能量中,有三分之二都來自脂肪。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很多高脂食物對我們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是進化的結果: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高脂食物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因此人類逐漸形成了對高脂食物的偏愛。
然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和人類先祖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了。我們有更多的衣物御寒,空調和暖氣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最大的一點差別是,我們每天的運動量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