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她是我們愛她的方式”
德雷克在全球完成的冷凍手術約八十多例,他見證過各式各樣的冷凍理由——有的人熱愛生活,不想生命終結;有的人期望看到自己將來的后代,希望自己的膝下有子子孫孫的圍繞;有的人期望見證未來的科技發展,等到登上外星球的那一天;還有的人與艾因茲一樣,尚未品嘗過人生的味道,生命卻過早地走到了終點,他們和他們的家人覺得不公平,因此想要通過科技讓短暫的人生與生命被延長。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的實驗室里,存放著艾因茲的遺體。薩哈托恩全家帶著女兒艾因茲生前喜歡的白色連衣裙、玩具等來探望她。
艾因茲“睡”了,她“睡”在一只銀色的金屬罐里,金屬罐形似太空艙,圓柱形,高約四五米。罐子里裝著液氦、液氧、液氮等液體,溫度維持在﹣196℃。父親薩哈托恩問清女兒艾因茲在金屬罐中所處的大致位置后,將一張照片緊緊貼在那里。
照片上是艾因茲“醒”著時的模樣,大大的眼睛,肉肉的小臉,穿著一件白色連衣裙,裙子的腰間有一個蝴蝶結。這件連衣裙是薩哈托恩買給女兒的,一共兩條,小碼和大碼。艾因茲喜歡這件連衣裙,每年生日都要穿著它,在家人的簇擁下接受祝福。但那條大碼的裙子沒有等到被艾因茲穿上的機會。
2014年,這名兩歲的泰國女孩被診斷為腦癌,十次手術、十二次化療、二十次放射治療在她幼小的身軀上留下疤痕,但依舊沒能挽回她的生命。身為醫療工程博士的父母最終決定在女兒離世后將其身體組織冷凍起來,艾因茲因此成為世界上年齡最小的冷凍人。
1960年代,美國人羅伯特·埃廷格受科幻小說《詹姆森衛星》的啟發,在其著作《永生的期盼》中將“人體冷凍”這個概念帶入大眾視野,他設想將生命體征已經消失的人類個體冷凍起來,等技術發展到可以攻克疑難雜癥時,再將其復蘇治療實現重生。1967年,身患癌癥的美國物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請求醫生將其冷凍,這成為世界上首例人體冷凍試驗。
“低溫技術是目前保存人體的最好方式?!鄙綎|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臧傳寶從事低溫醫學研究已有十余年,他所在的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于2017年完成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手術,將49歲因肺癌去世的展文蓮的遺體存放進液氮罐中。
在此之前,中國第一位嘗試低溫保存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責任編審。2015年,她因罹患胰腺癌于去世前選擇冷凍。杜虹生前有兩套選擇方案,花費兩百萬人民幣的全身保存與花費七十五萬人民幣的頭部保存,綜合考慮之后,杜虹及家人選擇了后者。
冷凍手術是用冷凍保護劑置換血液的過程。人體70%是由水構成的,冷凍過程中最擔心的是水結成冰晶對身體的細胞與組織造成傷害。因此需要通過體外循環將人體降溫至十八攝氏度后進行梯度濃度冷凍保護液的灌流,冷凍保護劑可以通過全身各級血管到達全身各處,一方面去除水分,另一方面保護身體的有功能的組織。灌流出來的血液通過分離單個核細胞作為種子同樣被冷凍起來。完成以上手術灌流過程后,立即用專門的程序降溫設備進行人體的電腦精確控制降溫,最后轉移到定制的人體保存液氮罐中用液氮來長期保存。液氮的沸點在常壓下是﹣196℃,它可以讓細胞和組織的代謝處于幾乎停滯的狀態。
2020年9月15日,記錄艾因茲故事的紀錄片《凍結的希望》在B站獨播,Ne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