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掙扎在“活命”與“使命”間

調查顯示,僅有28.57%的社會企業經營不受新冠疫情影響,其中19.64%的社會企業經營暫時停頓,12.50%的社會企業面臨倒閉。麥子烘焙成為其中一家掙扎求生的社會企業。

夏璇將這樣的境遇稱為,在“活命”與“使命”之間掙扎。一些傳統社會組織轉型做企業,有時難以轉變其固有思維,“商業邏輯和社會邏輯時常在打架,其發展速度會受限”。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在麥子烘焙四年,學員憲勤已經成長為能獨立制作面包的面包師。他正在用心地捏一塊酥皮。 (南方周末記者 劉怡仙/圖)

2020年10月下旬,堆積如山的月餅全部售罄,曲奇餅禮盒只剩下幾張訂單,尚待收尾,麥子烘焙面包坊(以下簡稱麥子烘焙)終于從倒閉危機中喘了一口氣。

9月中旬,這家被稱為廣州首家社會企業的面包坊瀕臨結業。成立七年來,這家社企一直培訓心智障礙人士成為面包師,支持他們正常就業,實現自我價值。和普通的企業不同,作為社會企業,他們的盈利不能分紅,將繼續用于智障人士就業支持、康復訓練等。

但七年來,麥子烘焙不斷面臨經營困境,新冠疫情的影響更讓這家小小的社企幾經倒閉風波,面包銷量銳減,租金、工資等壓力一度令他們透不過氣。

2020年4月,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進行一項關于社企生存狀況的調研,隨后發布報告《2020年初中國社會企業生存狀況調研分析》(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只有28.57%的社會企業經營不受新冠疫情影響,19.64%的社企經營暫時停頓,12.50%認為自身面臨倒閉。由此可見,掙扎求生的社會企業,麥子烘焙并不是孤例。

“接下來還不知道?!泵鎸洜I狀況好轉,麥子烘焙總經理盧衛霞沒有就此放松,她沒有停下手上的活,低著頭用剪刀剪下次日小區團購的訂單,分門別類地擺好,偶爾抬頭回答南方周末記者的提問。

掙扎在關門的邊緣

在盧衛霞看來,麥子烘焙存在的意義是一個示范窗口,讓公眾看到心智障礙者可以正常工作。

2013年,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以下簡稱慧靈)創辦了麥子烘焙,出于“自我造血”、“自力更生”的初衷,麥子烘焙被定位為社會企業,工商登記注冊為企業。

麥子烘焙的門店開在一所大學附近,主打歐式面包。以前,這里是一條熱鬧的食街,這一年,受到疫情影響,食街冷清了許多,店里的客流量眼見少了很多。

麥子烘焙目前有14名員工,一位經理,兩位店長,兩位師傅,七名學員,還有兩個普通員工“哪里需要哪里搬”。智力障礙的員工被稱作“學員”。四位“學員”主要安排在生產部里做面包,由兩位師傅帶;另外三位則負責包裝、送貨。

發生新冠疫情這一年,麥子烘焙出現兩次危機。

第一次是新冠疫情高峰期間,和多數小店的遭遇差不多,預計的開業時間到了,面包師傅還滯留在湖北荊州。當時,店里也擔心學員的健康,建議他們在家等,不要上班。店里人手不足,連司機也不時被叫去幫忙烤面包。

即便如此,收支依然嚴重不平衡,房租、員工工資加其他成本,資金鏈很快就斷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