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變遷之道

“二十年前,敲門還比較順利,十年前,人們防備心明顯增加。今年很多門敲不開, 我們麻煩民警陪同敲門的次數多了?!?br />
計生部門想調查育齡婦女的情況,衛生部想調查嬰兒死亡原因,殘聯希望“順帶問問”殘疾人狀況,有的部門還希望將人們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等也列入普查表調查項目。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何海寧

2020年10月27日晚,北京市民在觀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海報。 (ICphoto/圖)

“總算查完了?!睆堸i長舒一口氣。2020年10月23日傍晚6點,他坐上了回家的地鐵,一天的工作雖已結束,但他還是沒能要到那位女租戶的身份證號碼。

“要查的話,民警能查到,但我覺得還是遵從申報人的意愿?!睆堸i說,反正戶籍地那邊肯定會登記。

張鵬是河南鄭州某社區的人口普查員,“十一”長假一結束,就開始入戶摸底,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收集數據。

始于1953年的全國人口普查,迄今已開展過6次。根據部署,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普”)的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

相比前6次,“七普”的最大變化是新增了登記公民個人身份證號碼這一項。這讓寧波鄞州區統計局副局長丁柏榮覺得普查工作更有效率,“尤其在解決流動人口登記問題上”。他還兼著區人口普查辦主任一職。

從“二普”開始,調整普查項目已成慣例,每次普查前,相關部門都根據當時社會、國家的發展需要設計新的調查項目。

最后得出的數據,都是對國家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變化的一個觀照。這些數字將影響未來的就業、教育、養老、住房、醫療、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制定與完善。

入戶越來越難

張鵬一個人要負責3棟樓113戶的摸底工作。國家普查方案的要求是,每80到100戶,或每250-300個人,劃一個普查小區。

10月23日,確定一戶室內有人后,張鵬連敲了幾次門,開門的是一個女租戶,“一開始就懷疑我的身份?!睆堸i說,他連忙解釋自己穿的是普查員的紅馬甲,并出示了工作證,還表示可以去社區核實他的身份,租戶仍將信將疑。

進屋后,張鵬拿出了4張表: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長表、境外人員普查表和死亡人口調查表。

短表主要用來了解住戶的基本情況、個人基本信息等,長表除了有短表中的項目內容,還有人口流動狀況、就業狀況、婚姻狀況等信息。所有住戶都要填短表,長表只有被抽到的10%需要填寫?!捌咂铡倍瘫硪畹膬热萦?9項,長表有48項。

租戶接過普查表,看了一眼就皺起眉頭,不愿填寫,說要提供的都是敏感信息,特別是身份證號碼。不到1分鐘,張鵬就被“趕”了出去。

對于公民抗拒填寫身份證號碼的心態,普查項目設計機構早有預料。多次擔任全國人口普查專家咨詢委員的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回憶,“六普”(2010年進行)之前,專家們在設計普查表時就已建議增加登記身份證號一項。但在正式普查之前的試查階段,不少公民都覺得登記身份證號碼侵犯了個人隱私,同時可能由于不常登記身份證號碼,很多人記不全號碼。

“六普”最終放棄了登記身份證號碼。

“七普”專家咨詢委員之一、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教授段成榮,也是“六普”的專家咨詢委員,據其回憶,當時身份證號碼剛從15位增加到18位不久,從技術層面來看,計算機容量在當時也很有限,表上增加18位身份證號的數字,會讓后期數據統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技術水平難以承擔這一負荷。

到了“七普”,之所以能順利增加登記身份證號碼這一項,一方面由于登記、查詢身份證號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已日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