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流的“高中生”
此前多年,民辦中學落后批次招生的困境與初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普通高中的向往,營造了一個供需相對平衡的教育市場。
多位長期研究職業教育的專家坦承,總體來看,普職比例大體相當有其合理性,但嚴格“一刀切”1:1有待商榷。
(本文首發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9年12月5日,四川省華鎣市職業教育中心的學生在設于車間的課堂里實訓。
上了一年多沒有學籍的民辦普通高中后,“學籍”沒能如校方承諾辦下來,2020年國慶長假結束后,江蘇省興化市(泰州市代管)板橋高級中學38名學生被分流到了當地的不同職校。
當中將近一半去了一所職校的“普職融通”班,還上普高的課,冀望未來可以參加高考。有的學生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區,老老實實上職高。
他們被清退的原因是所在學校違規招生——學校超過教育局為其劃定的招生計劃招生,這違反了普通高中和職業院校1∶1分流的政策。
基于同樣的原因,較早前的9月,在湖南懷化,約八百名民辦高中新生在教育部門的清查中因未達當地今年的普高分數線,沒有學籍,已被清退分流,多數轉讀各地職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江蘇泰州首次出現類似情況。當地此前就有過因被清退學生過多,教育部門作出“妥協”,補辦學籍的“通融”慣例。這讓不少民辦高中與家長心存僥幸。
然而“慣例”不再管用。近年來,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分流(職教分流)政策逐年收緊,違規招進民辦中學的學生可能不再享有“破例”,違規招生的民辦中學也可能面臨停止招生風險。
此前多年,民辦中學落后批次招生的困境與初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普通高中的向往,共同塑造了一個供需相對平衡的灰色教育市場。
江蘇一位民辦中學校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對于給踩在普高分數線邊緣的學生,‘打報告申請學籍’,當地教育局往往持默許態度?!蹦戏街苣┯浾叽舜尾稍L的人士中,沒人能說得清,過往這種默許,究竟是違反了教育公平的規則,抑或是給初中低分的學生一個機會。
更說不清的是,一個初中低分學生讀職高學技術和讀普高考大學,各自會有怎樣的發展?這個疑問背后,蘊藏著傳統升學機制乃至整個社會評價體系本應轉變的一些固有觀念。希望扭轉固有觀念亦是政策出發點,不過,表述相對模糊的指導性政策,落到一些地方卻成了“一刀切”,學生、家長、學校乃至教育部門,都還來不及思考和選擇。
“分數沒過線”的學生
在泰興,沈揚的孩子從板橋高中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姜堰區,上了一所美術學校,因為沒有美術基礎,重新從高一開始讀。
退費事項則要復雜些,沈揚稱,退還學生的費用目前由當地政府墊付,但標準不一,有的退了三萬,有的退了一萬,而沈揚只得到了承諾,可以免去孩子在美校的一半培養費。
9月24日,湖南家長劉方的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