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幼”:改變涼山下一代孩子的命運

涼山兄弟

“唔耶,帶我到山頂。唔耶,美麗的村莊……”

開元鄉瓦杜村山頂飄來一首涼山民謠《帶我到山頂》。17歲的彝族小伙余拾呷惹坐在板凳上彈著吉他,一旁的堂哥敲打著非洲鼓。人默契地合奏,盡情地大聲放歌。質樸悠揚的聲音,隨著山風一點點飄遠。

在土屋院里洗菜的父母笑著看向這哥倆,他們早已習慣了這樣“合作無間”的一幕——在涼山的村莊里,吉他并不多見,會彈吉他的人更是屈指可數。

余拾呷惹(右)和堂哥在家中彈唱

余拾呷惹手中的吉他是堂哥吉古呷什花五百塊買的,吉他彈奏啟蒙也是經堂哥傳授。兩年前,余拾呷惹考上了涼山州民族師范學校里的藍光幼師班,他有了更多的機會學習自己喜歡的音樂。

這個班培養的是未來的涼山幼兒園園長或骨干?!皥@長”在他眼里幾乎是全能的,要能彈得了琴,上得了音樂課,還能講得了故事,哄得了娃。作為第一批學員,余拾呷惹覺得自己任重道遠。他想從一名幼教老師做起,夢想著“有一天帶著孩子們組建山里的樂隊”,將他學會的吉他、鋼琴、葫蘆絲帶給更多的涼山娃娃。

今年夏天,余拾呷惹仿佛看到了可預見的“未來”。手機視頻里,貴州六盤水一位名叫顧亞的老師在海拔2900米的海噶小學帶領學生們彈吉他、敲架子鼓,熱烈的節奏燃翻了寂靜的大山。

“你看,多酷??!我小時候就沒有這樣的機會?!?/span>余拾呷惹感嘆道,自己首次接觸吉他時13歲,已近初中畢業。

“13歲那年我還在讀小學二年級呢!”堂哥吉古呷什聽罷有點無奈地打趣接話。

回憶起十年前的求學路,吉古呷什一陣心酸。早前住在更遠處山上的老村莊里,沒有幼兒園,直到11歲他才第一次踏入課堂,上一年級?!?點鐘起床,5:30出門,走路三個小時,才能保證9:30之前到達?!?/span>

和上學路一樣艱難的是辦學條件?!按謇镓毨?,校舍是村委辦公室的一間破舊矮房?!币婚g房,一位代課老師,九個孩子,是吉古呷什對于小學最初的印象。后來孩子越來越少,“學校辦不下去了?!弊罱K,這個辦學點在一年級讀完以后,關閉了。堂哥又回到了家里,直到瓦都村有了新的小學,才開始了正常的上學節奏。

上學改變了堂哥,吉古呷什后來考入了眉山一所中專學校。正是在那里,他學會了吉他,才有了給余拾呷惹的吉他傳授。

吉古呷什的上學歷程不是個例,是十幾年前涼山貧困山區學生求學的一個縮影。

如今很多山上的人家搬到了山腳,上學更方便了 

“那時候很多村里沒有幼兒園,孩子們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就直接上小學。彝族孩子聽不懂普通話,直到二三年級才和老師有一些交流?!?/span>涼山州教育體育局學前學普工作組辦公室主任黃靜說:“甚至有學生十五六歲了還在讀小學,學習的積極性也被消磨殆盡?!?/span>

黃靜是土生土長的涼山人,深耕涼山學前教育32年。她見證了涼山學前教育從無到有的過程,直言學前教育是涼山教育“短板中的短板”。

“因為涼山的學前教育體量大,學前教育在2015年之前都十分匱乏。2015年之前,農村孩子接受過學前教育的不多,這樣的情況對整個涼山的教育發展都帶來影響?!?/span> 

所幸,這個“短板”已被重視,一切正在好轉。

前教育“一步跨千年”

余拾呷惹的身上就承載著下一代涼山人學前教育的希望。

周末在家吃完飯,他背上吉他就踏上了返校的路。新的一周還有很多門學前教育的課程等著他去研讀。

余拾呷惹和同學返校學習

堂哥吉古呷什抱起一歲的女兒,走到家門口,揮手告別余拾呷惹??吹降艿艿谋秤?,吉古呷什似乎看到了涼山學前教育的未來,慶幸女兒不用重走自己當年艱辛的求學路。

正如吉古呷什所預料的,涼山州的學前教育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10月,涼山州啟動實施“一村一幼”計劃,以建制村為單位,一個村設立一個幼兒教學點,讓孩子們不用翻山越嶺,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到正規的學前教育。

從那時開始,藍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開始關注涼山州的學前教育。特別是2018年初連續三派遣專人深入涼山實地考察后,針對教育滯后造成涼山州貧困落后、貧困代際傳遞的現狀,藍光集團最終決定涼山州教體局、州教育基金會一道,采取“政府+基金會+企業”的模式,通過可持續發展的學前教育公益援助,切實動“一村一幼”項目實施。

“我發現他們是做了充分調研的,我建議他們結合政府‘一村一幼計劃,做影響深遠的事情,政府的希望和藍光的想法不謀而合?!睕錾街萁?/span>育基金會秘書長榮敬龍回憶道。

2018年8月14日,藍光集團正式與涼山州教體局、涼山州教育基金會簽定協議,計劃三年捐資1000萬,先期捐資335.85萬元啟動“一村一幼”援助項目。

通過這項計劃,藍光集團已在涼山州17個縣(市)項建立村級幼教示范點28個,并為464所村級幼兒園配置國家“學前學普”行動所需的電視、功放設備等基礎設施。

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澤遠鎮麻葉林村幼教點正是其中受益的一個。鉛筆形狀的校門,畫滿長頸鹿、太陽花的圍墻,讓這個幼教點充滿童趣。2層高的建筑簡單而素樸,里面不時傳來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學校雖不大,但電視機、小木床、小桌凳、幼兒圖書和教具玩具等一應俱全,幼教條件應該排在全縣村級幼教點的前三位。

今年9月開學后,附近村莊115名3-6歲的幼兒前來報到。孩子們除了在這里上學學習,每天中午還會吃到免費的、熱騰騰的營養午餐,更有專門的輔導員負責他們在園的一天生活。

生活詞匯、交際對話教學,歌曲童謠欣賞,“學普”之歌,語言互動游戲……一天的課程就這樣“玩”得滿滿當當。

入園后,孩子們的變化顯而易見。20歲的園長說:“這些孩子來這里之前,個子不高,都不會說普通話?,F在營養跟上了,普通話也說得比較好。有的孩子還能唱兒歌能背詩了!”

孩子們在學校吃免費的營養午餐

然而像麻葉林村幼教點這樣達到標準化條件的幼兒園在涼山仍然不多。據2019年的數據統計,涼山州開辦了3069個幼教點,囿于地方財政不足,達到村幼合格標準的占比不到20%。

“大部分都是租民房的、擠在村委辦公點的,還有一部分是通過村小改擴建,這種占了絕大多數?!背D旮矝錾浇逃ぷ?,榮敬龍對于涼山州教育現狀的數據了然于心,作為鏈接和州外、省外企業與組織的橋梁,基金會工作人員常年奔走在州縣,對于各個點位的設備實施、辦學環境,已經非常的熟絡,“未能達標的村幼,在某種層面上來說,解決了‘有’的問題,辦學條件依然要改善?!奔词惯@樣,相對于這里的可支出財政收入,這已經是了不起的一個實現。

在時間和財力都無法保障新建幼兒園的情況下,利用現有資源進行統籌,成為最佳的一個路徑。在閑置的村小校舍、村委會的活動室里辦學成為涼山州里的一個常態,有些地方無法統籌到這樣的資源,就會租用民房。 

“現在涼山的學前教育正處在從無到有的過程,有了像藍光集團這樣的企業助力完善幼兒園的硬件,可以讓學前教育再快點往前一步?!睕錾街萁逃w育局學前學普工作組辦公室主任黃靜說。

幼教點老師正在教彝族孩子普通話

涼山未來“接班人”

隨著山村幼兒園數量階段性驟增,一個個幼教點建起來了。藍光集團發現幼兒教師缺口也隨之增大,師資依舊是個大難題。“有了教學點,還要解決誰來教,教什么的問題?!睕錾街萁腆w局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就近招聘輔導員,確保減少人才流失。

但要保證學前教育的質量,優秀而穩定的師資隊伍必不可少。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藍光助學基金會在西昌籌辦起了特殊的幼師班。

2018年9月,藍光集團通過藍光助學基金會,攜手涼山教育基金會,委托位于西昌的涼山州民族師范學校,對貧困學生進行篩選組班,開始為涼山州“一村一幼”儲備高質量、高歸屬感的本土化優秀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這和藍光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鏗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的建議是吻合的:“教育扶貧要從‘重硬件’轉而向‘重軟件’著力。著力于貧困地區教學機制創新,縮小教育城鄉差距,是賦予被扶學校以持續活力的源泉?!?/span>

藍光幼師班

余拾呷惹便是藍光幼師班的第一批學員。2018年,他通過考試和一對一的面試被選到藍光幼師班,開始系統學習幼兒教育的全面知識。和他一起被選上的,還有其他43名學生。他們都來自于大涼山的村村寨寨,大部分人在童年時,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

充滿音樂天賦的余拾呷惹因為藍光幼師班的出現,得以填補童年的遺憾,也有了新的夢想?!坝袝r候下了晚自習,就去學校琴房練習鋼琴和吉他?;厮奚嵯赐暝?,躺在床上,我會想到未來我帶小朋友一起‘玩’音樂的場景?!闭f起未來,余拾呷惹眼里泛起了光。

藍光幼師班是五年制,藍光希望在這五年內將這群學生培養成涼山未來幼兒教育的優秀骨干甚至園長,為此,在常規的學業課程設置基礎上,還專門與具有國際幼教先進教學經驗的知名學府錦蘭教育集團旗下錦蘭國際幼師學院合作,盡力為其定制特色升級課程。

作為藍光幼師班的學生,余拾呷惹能享有的教育資源遠不止這些。

余拾呷惹記得去年暑假,他第一次走出大涼山,便是去成都參加藍光集團組織的“卓越新幼師扶智計劃”培訓。在為期一周的專項培訓中,他“看到了”外界優秀幼教的模樣,也有了更寬的視野去看待幼教事業。

2019年,藍光幼師班學生前往成都參加培訓

今年9月12日,第二個藍光幼師班組建開班之前,藍光助學基金會理事長唐珺來到余拾呷惹所在的第一個藍光幼師班“檢驗”項目成效。

在這場“藍光幼師班講故事技能比賽”中,余拾呷惹自信地彈唱起了吉他,索南梅朵、高梅等十位同學聲情并茂地模擬了講故事課堂。

坐在臺下的唐珺驚訝于兩年間同學們的變化如此之大,“有一種熱淚想要涌動的感覺”。她動情地對他們說:“我看到了你們臉上的光芒,從準幼師們講故事的技巧,以及普通話的標準程度,我仿佛能夠看到你們在未來給孩子們講故事時,所達出來的用心和愛心?!?/span>

唐珺表示,藍光集團秉承的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育扶貧初心,培養的是涼山未來的教育建設者。通過優秀師資的培養儲備,必將進一步提升涼山未來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影響的將不只是這一代涼山人。 

在培養涼山未來幼師的同時,藍光還搭橋引入幼兒教育專家、學者走進涼山17個縣(市)開展“一村一幼”教師巡回培訓,注重師資內培建設,選拔優秀教師,全面提升涼山幼教點輔導員管理及教育教學能力。

不僅如此,為激勵幼師學習精進,藍光還設立“藍光獎學金”,并在全州開展具有幼教特色“最美幼兒教師”評選活動,充分與“學前學普”國家行動緊密結合,贊助涼山州幼兒輔導員技能大賽,激發廣大幼兒教師內生動力,從多方面努力促進涼山幼教整體師資水平提升。

正向教育閉環正在形成

藍光集團加持涼山學前教育的硬件、軟件的背后,外部教育和公益資源如何在此產生“正向反應”?“一村一幼”援助項目的兩個合作方給出了答案。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昌,在橫斷山脈的擁簇下,雨量充沛,又因四季日照充分,春天在這里常駐。因此,相距不到400公里的成都,人們樂意在冬天來享受“月城”的陽光。逢年過節之時,川A大軍會讓這里的交通變得更加擁堵。

在這座戶籍人口69.06萬人的城市中,平時的道路擁堵集中在上下班時間,長安中路就是其中一個堵點。68號院內,是涼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體育局的辦公點,脫胎于教育局的涼山州教育基金會,也在此辦公,兩個單位之間的辦公點相隔一條園區道路。

由于當地政府對于教育基金會的使命有著較早的規劃,因而,兩個單位之間至今的聯系都非常緊密。正因如此,一個個經過縝密設計的教育扶貧項目,從這里走向了整個涼山州,滲透到了教育領域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影響到了很多個孩子長大成人的全過程。

涼山州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榮敬龍自九十年代就來到涼山州布拖縣開展教育工作,基層經驗的豐富,讓其在就任基金會秘書長職位以后,推動著基金會的工作飛速開展。2017年,涼山州教育局開始推進改革,經歷了這次調整以后,基金會有了更加自主的職能,變為了自己設計項目、執行項目,同時兼顧資助其他組織的職能。在其80多個公益項目中,“一村一幼”是最具代表性的項目之首。

榮敬龍直言,這些年來涼山捐資捐物,甚至“直接發紅包”的不少。但他認為這樣不足以從內生動力上去改變涼山人的命運?!耙欢ㄒL期地持續地,去為涼山孩子賦能。最好就從娃娃抓起?!倍@樣的想法,與藍光集團已踐行30年的可持續公益理念高度一致。

藍光將自身資金資源優勢與當地政府的教育需求緊密結合,以“政府+基金會+企業”的公益援助模式持續助力。

2018年開始,藍光三年1000萬投入,可以產生多深遠的影響?榮敬龍激動地說:“影響至少10萬孩子!”

在榮敬龍的“賬本”里,記的是可持續發展的賬?!霸O備設施為上村幼的孩子提供了教育輔助,幫助他們拓展視野。藍光幼師班的學生畢業后又可以走上講臺教書育人。這樣循環往復,影響何其不大?”

上幼兒園的涼山孩子越來越多 

影響此刻正在發生。涼山州教育體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董瑞芳一直關心著州里“一村一幼”工作的推進情況,她講述這幾年涼山學前教育的數據變化:“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55%左右,通過幾年以后的實施,截止2019年,三年毛入園率達到了84.03%?!?據了解,目前“一村一幼”招收的學前兒童已達到12.85萬人,涉及到實施“一村一幼”的輔導員7975人。

“上幼兒園的孩子多了,當幼教的青年多了,涼山下一代的未來才有希望?!倍鸱枷嘈艣錾轿磥碛捉淌聵I的火種已經燃起。

離開西昌前,藍光助學基金會理事長唐珺余拾呷惹:“還有三年就畢業了,畢業后回來教小朋友嗎?”小余回答堅定,就像在家彈唱《帶我到山頂》時自信的樣子。

余拾呷惹在學校里望向“遠方”

后記:

身處山區,新建的幼兒園在秀美的山脈下散發著蓬勃的氣息。教室內多媒體教學設備、移動午休床、教學教具等已經和城市幼兒園沒有差別。孩子們天性好玩,哪怕是教室外排隊午飯,也總是嬉笑打鬧。

我們在幼教點接觸過的輔導員,普通話發音標準,這和國家政策以及基層政府職能部門的嚴格遴選不無關系。如果拋開外部環境,唯一能感受到區別的是貼在教室外的宣傳標書:學前學會普通話,說話讀書都不怕?!奥牰?、會說、敢說、會用”是對這里上課的每一個孩子的要求。

涼山“一村一幼”,是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程,國家、省、州縣各個層級政府都有對應的專項資金,解決了基礎問題,基礎之上,如何更好,需要社會的參與。如同州教體局黃主任的感慨,“涼山州地域廣,財力薄,又在完成著一步跨千年的宏偉工程”,像藍光集團這樣的社會企業更多的涌入,為改善學前教育環境、提高師資儲備力量、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增長,起到了正向積極的作用。一頭抓學前教育,為“一村一幼”的幼兒園提供設施設;另一頭,在涼山州民族師范學校興辦“藍光幼師班”,培養未來的涼山優秀的幼教師資。他們畢業后反哺社會,在村幼施教,為下一代帶來更好的教育,無形中構建了一個完美的閉環,促進了當地教育系統的造血機能。

這樣循環式的教育資助項目,正是符合當下社會所需要的、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模型,是企業社會責任工作落實細致的典型表現。

項教育共建工程的影響無疑更為深遠,它改變的不僅是這一代涼山人,還有下一代涼山人。

用行動改變涼山腳下的土地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