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24年有演技卻沒人問津,童星如何避免“傷仲永”?
娜塔莉·波特曼和艾瑪·沃特森的經歷告訴我們:童星,首先是兒童,接著才是明星。她們并沒有因為明星的身份,而放棄一名兒童應該接受的全方位的教育與學習,她們始終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這些最終也不斷反哺著她們后來的演藝事業。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童星的淚與笑。
近日,演員曹駿登上微博熱搜。
原因是他參加了某綜藝節目,展現了自己的演技實力,得到了爾冬升、趙薇等導演的肯定,最終卻沒有被選上,一時引發網友熱議:童星出道的曹駿,為什么近況如此尷尬?
要知道,當年憑借《真命小和尚》《蓮花童子哪吒》《寶蓮燈》等多部影視作品,曹駿曾紅極一時,甚至在《俠女闖情關》跟趙薇搭檔,連任泉都要在《宰相小甘羅》里給他做男配。成年之后的他,反而在影視圈無人問津,不是無戲可拍就是在不斷重復自己。一定程度上,事業遇冷的曹駿,代表了很多童星轉型面臨的困境。
其實,許多童星在享受明星光環的同時,也承擔著過多不屬于他們那個年齡的負擔和壓力。
美國男星杰克·羅埃德(Jake Lloyd)曾在電影《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飾演幼年時期的“安納金天行者”,因為一部電影,他一舉成為全球知名童星。然而,之后他回憶起童年經歷時,稱之為“人間地獄”。他說走紅后,他1天接受60個訪問,在學校則遭受同學霸凌……這些造成了他的心理創傷。
27歲時,杰克·羅埃德因危險駕駛、拒捕及無牌駕駛被捕并入獄,后來他確診罹患精神分裂癥,已從監獄轉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曹駿和杰克·羅埃德的遭遇并非個案,觀眾對于童星雖不陌生,卻鮮有關注童星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態。究竟成為一名童星意味著什么?他們可以享受些什么,又必須付出怎樣的代價?
童星長大后都去哪兒?
童星一般是指15周歲以下的兒童明星。但童星總會長大,成年后的他們遭際也各不相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