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菌時代
正在研究的五百零六種藥物中,僅有六種是抗生素。制藥企業尋找的是能夠掙大錢的東西,要患者幾十年如一日地每天服藥,它們為數以百萬計的患者使用,每年為公司掙回數十億計的美元。
責任編輯:朱力遠
全球性的研究表明,一些能夠抵抗絕大多數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擴散蔓延之勢驚人,與此同時,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后繼乏力。在對抗新的超級細菌的戰斗中,沒有什么特別有效的辦法,目前所能做的只有繼續加強對抗生素的管理
“我們基本上沒法對付”
2000年8月1日,紐約大學惕恤醫院(Tisch Hospital)的傳染病專家羅杰·懷哲比(Roger Wetherbee)醫生接到醫院微生物實驗室打來的電話,不禁心煩意亂。那時候的懷哲比負責處理醫院內的危險微生物爆發。實驗室從一位接受重癥特護的患者身上分離出了一種肺炎克雷伯氏菌。后來,懷哲比回憶道:“它能抵抗我們手頭的每種有效抗生素。”這種微生物僅對一種名叫“粘菌素”的藥物敏感。粘菌素在幾十年前就已被發明,但由于它嚴重損傷腎臟而被打入冷宮。“等我拿到報告,我邊讀邊對自己說,‘上帝啊,這種生物我們基本上沒法對付。’”
肺炎克雷伯氏菌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之所以叫陰性,是因為這些細菌在革蘭氏染色反應中不能被染色。它既感染動物,也感染人類,能在水中生存,也能附著在無生命的物體上。我們的皮膚、鼻腔和喉嚨里都可能有它。但它更經常出沒于糞便中,護理人員手上沾染的排泄物是患者中最常見的感染源。
健康人群或會在不發病的情況下攜帶肺炎克雷伯氏菌。身體虛弱的人,例如肝病或是重癥糖尿病患者,或者正處于大手術恢復期的個體,最容易發病。這種細菌呈橢圓形,外形類似嘀噠糖,有一層厚實的多糖被膜,這使得白血球難以吞噬和摧毀它們。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外表長有菌毛,菌毛是狀如發絲的延伸物,細菌靠它們附著在咽喉、氣管和支氣管上;粘附住了的克雷伯氏菌深入我們的肺部,它們破壞脆弱的肺泡,由此造成的出血讓病人咳出血痰。肺炎克雷伯氏菌還能侵入尿路,感染腎臟。病菌進入血液系統的時候,它們會釋放出稱為“內毒素”的脂肪性物質。內毒素有破壞血管和引發致命性休克的能力。
惕恤醫院有四個特護病房,全部位于東樓十五層,肺炎克雷伯氏菌爆發時此處共設三十二張病床。特護始建于1961年,盡管這些年來設備有所更新,病房的其他方面卻改變較少:病床間距過小,靜脈注射泵和呼吸機擺在病床間,幾個特護病房共用相同的醫生與護士。這是傳染性細菌的最理想不過的生存環境了。
這種具有多種藥物抗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株在美國的第一次爆發就是如此發生的。懷哲比憂心忡忡,因為它已經非常適應于特護病房的環境,平常使用的氨水和苯酚消毒劑都無法殺滅它。惟一還起作用的大概只有漂白劑了。懷哲比和他的團隊給醫生、護士、看護人員下達指示,要他們認真洗手,與已受感染的病人接觸時必須穿戴隔離袍和手套。他擬定了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在操作過每位病人呼吸機的管子之后一定要更換手套和進行手部的全面消毒。特護病房里配備了裝有漂白劑溶液的噴霧瓶,器具表面和設備每天要清潔數次。盡管如此,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肺炎克雷伯氏菌還是又感染了十幾位病人。
到了2000年深秋,除去肺部感染之外,肺炎克雷伯氏菌也開始襲擊尿道和血液。后者通常是致命的,因為一旦肺炎克雷伯氏菌進入血液,它就可以傳播到體內的所有器官中。懷哲比再次檢視特護病房的操作規范,發現福氏導尿管成了最常見的污染物來源。他下令對所有的特護病房徹底滅菌;患者暫時移出病房,用具全部丟棄,更換所有簾布,每個房間從天花板到地板都用漂白劑溶液清洗。雖然亡羊補牢,但當年感染的三十四名患者有接近半數死去。這次爆發直到2003年10月方才平息,其間還實施了更加嚴格的滅菌方案和衛生規范:隔離患者、員工和訪客都必須隨時穿戴手套、面具和隔離服。
“我的基本假設是,”懷哲比說,“你找一種足夠厲害的微生物,比方說肺炎克雷伯氏菌吧,然后你讓它經歷非常嚴苛的實驗,用各種各樣的抗生素對付它,遲早會有能夠挺過全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就做到了。”雖說惕恤醫院沒再爆發,但這種細菌的身影很快在布魯克林的幾家和皇后區的一家醫院里出現。今年春天,當我和傳染病專家談話的時候,他們告訴我曼哈頓的西奈山醫學中心也發現了這種有抗藥性的肺炎克雷伯氏菌,還有新澤西、賓夕法尼亞、克里夫蘭和圣路易斯的幾家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