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 | 直播打賞也要設冷靜期?這可能是柄雙刃劍
一時沖動、激情消費,是每個人都可能偶爾會有的行為,也是成年人的自由。對于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激情決定負責,外界不宜過度干預他們的打賞行為。當然,直播平臺在用戶進行巨額打賞之前,也應該盡到提醒義務,而不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以絢麗的動畫、虛榮的“頭銜”來引誘用戶去打賞。
責任編輯:陳斌
在一家電商直播基地,一名主播正在直播。
直播打賞也要設冷靜期了?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賬號分級分類管理規范》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2020年底前出臺,將通過人臉識別、限制單筆打賞最高額度、對激情打賞設置冷靜期等方式,消除各類“非理性打賞”現象。
未成年人打賞、天價打賞、非理性打賞被認為是網絡直播打賞中的痛點,這幾個措施,就是針對這些痛點而來。但是,這些措施是否能夠在遏制“亂象”的同時繁榮網絡直播產業,則有待商榷。
向主播打賞,在法律上是贈與行為。對于贈與行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