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機,兩代人的鴻溝

手機上遇到問題,鄭建國只會去問孫女。數遍下來,還是不會,孫女急了,說他“蠢”,他不生孩子的氣,更多的是對自己記性懊惱。

盡管上課之前發了視頻,但老人更愿意使用紙和筆,他們手機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按照手寫的步驟反復對比、確認。

和五十多位老人接觸之后,劉麗能夠體會到老人希望跟上時代的心態,但是“太快了跟不上”,老年人需要一邊對抗遺忘,一邊向前奔跑。

周裕瓊說,比跨越數字代溝更重要的,是讓老人們都享受到社會進步帶來的福利。大到國家頂層設計、小到社區建設,所有的設計都應該同時有“數字化”和“非數字化”。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0年10月24日,西安交大“揚帆社”的同學們在為老人解決智能手機使用問題。該社這一活動已堅持多年。 (視覺中國/圖)

2020年10月30日,79歲的廣東梅州農村老人鄧玉娣在屋子里坐了一下午,陪伴她的是一臺電視機,這是她了解世界的唯一窗口。

快手、抖音中豐富的世界與她無關,如果沒有人把視頻電話放在她面前,她很少能看到遠在外地的女兒們。至今,她仍然用著數年前女兒買的老人機。

中國目前有2.5億60歲及以上的老人。按照聯合國標準,中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其進程正好與中國互聯網的蓬勃肇起交織在一起。

在人生的后半程,老人們被迫卷入一場又一場的信息迭代。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6次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中國9.4億網民中,60歲及以上的老人有9700萬。這意味著還有1.5億多老人可能尚未“觸網”,他們與鄧玉娣一樣,正在成為這個數字時代的“難民”。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讓“難民”問題更加顯現。疫情期間,多地發生老人因沒有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而導致沖突的事件。8月,黑龍江哈爾濱的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車,因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停車拒載。10月,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取消現場掛號,全部改成手機預約,在媒體報道中,有看病的老人情緒激動:“你們不能把老人拒之門外??!”

“年輕人有義務帶領老年人?!鄙钲诖髮W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周裕瓊將年輕世代在數字接入、使用和素養上對年長世代的教輔行為稱為“數字反哺”。她認為,在中國國情下,家庭是數字反哺的重要陣地。

這名教授和許多老年大學、公益組織、社區服務機構一樣,試圖在數字浪潮盲區里打撈這個老人群體。在一場場培訓課、社會實驗之后,她也和一些志愿者逐漸明白,這一群體渴望的,不僅僅是數字社會的生存技能。

上網的難題,網下的代溝

即使很愛父親,但在教授使用智能手機時,周裕瓊仍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不耐煩”——她察覺到父親每次來詢問時的小心翼翼,這讓她感到內疚。

周裕瓊從2010年開始研究數字代溝和數字反哺。在她看來,許多老人在學習智能手機時,會不斷自我否認,陷入“習得性無助”?!霸S多老人會反復給自己心理暗示:我老了,智能手機是年輕人用的?!?/p>

鄧玉娣也體會過“習得性無助”。她有過學習智能手機的念頭,但轉瞬就被太多的顧慮給澆滅。

她覺得自己太笨,學不會手機上的功能。一年前,孫女將淘汰下來的智能手機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