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談95世婦會25周年

我們這些有幸參加的人,多數都有著婦聯背景,但成了世婦會理念的傳播者。我們意識到,要站在婦女的立場上,為婦女說話,向政府要政策、要法律,進一步保護女性權益。

社會性別這個概念,通過世婦會的行動綱領,介紹到了中國,就好像打開了一扇窗。往后十年,一系列的社會性別培訓、研討會和社會性別的課程不斷地開設起來,婦女研究者學習“社會性別”的概念,研讀理論。我覺得這是世婦會送給我們的最寶貴禮物。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1975年6月19日,首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墨西哥召開,133個國家的1800多名代表參加大會,與大會同期舉行的非政府組織論壇與會者約5000人。 (CFP/圖)

對談專家:

謝麗華 農家女公益機構創辦人、原《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輯

李慧英 中共中央黨校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馮 媛 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共同發起人、原“反對家庭暴力網絡”組織負責人

1995年9月,第四屆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下文簡稱“95世婦會”)在北京舉行,這場延續10天的會議,在之后的25年間,不斷被社會回顧和紀念。

世界婦女大會(World Women Conference)又稱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迄今舉辦了四屆。首屆大會于1975年在墨西哥舉辦,1980年在哥本哈根、1985年在內羅畢分別召開。

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達成促進男女平等、保障婦女權利的戰略目標和政策框架,這一目標與政策框架,深刻影響著全球婦女發展事業。據統計,當年參加95世婦會和非政府組織論壇的中外人士達4.6萬余人,與會者圍繞世界婦女們關心的各類議題舉辦了3900多場研討會。不少參與者此后在各自領域,持續為女性的權益奔走呼告,推動社會進步。

95世婦會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婦女大會,更對中國婦女權益保護產生了深遠影響:“男女平等”列為基本國策、婦女NGO(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發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關法規的推行,亦都能在這場會議中尋到脈絡。

2020年10月1日,聯合國在北京舉辦了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一系列紀念“95北京世婦會”的活動也在網絡與線下不斷開展。人們紀念95世婦會,更想通過95世婦會的理念,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

95世婦會的遺產究竟是什么?我們究竟在紀念什么?南方周末記者約訪了三位當年95世婦會的親歷者,分別是創辦了第一家面向農村婦女的雜志《農家女百事通》的謝麗華、把性別平等和婦女研究課程開進了中央黨校的中央黨校教授李慧英和多年來維護婦女權益、反對性別暴力的馮媛,聽她們分享95世婦會的深遠影響。

“世婦會的禮物”

南方周末:您如何參與1995年舉辦的北京世界婦女大會?

謝麗華:先從預備會來談。人們一直以為世婦會是1995年9月開的會,但實際不是開那幾天,作為親歷者,我們前前后后準備了一年多。世婦會前一年,世界各地召開了大大小小的預備會。

1994年春節,我和9位媒體代表去泰國參加了世婦會預備會。那時我在《中國婦女報》擔任編委,但1993年我創辦了雜志《農家女百事通》,這次出國,我以個人名義代表《農家女百事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