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童年時期的不幸遭遇是一個人成年后健康狀況的有力預測指標:不僅影響心理健康狀況,還加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的發病風險,甚至可能改變大腦結構,影響衰老速度。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兒童經歷的負面創傷事件往往發生在大腦快速發育的敏感時期,相較于成人而言,影響更為深遠。
長期、重復的壓力暴露,會導致身體承受來自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不可磨滅的“傷疤”會長期潛伏在經歷者心理和身體中。有研究表明,童年創傷事件會引發情緒甚至身體反應,使經歷者更容易出現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抑郁癥、心臟病、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盡早發現和干預這些不良影響,或許會縮短成年個體之間的健康差異。
理解童年創傷
兒童健康專家經常談論兒童遭受的負面經歷,即兒童在生活中遭受的創傷事件。童年創傷有多種形式,包括情感忽視、身體受到虐待、親人突然死亡、目睹家庭暴力、經歷自然災害、在嚴重車禍中幸存以及其他強烈的情感經歷等。
2019年11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童年創傷在人的一生中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影響。該報告使用了來自美國25個州超過14.4萬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發現約60%的美國人在童年時期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創傷。15.6%的人經歷過4種或4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童年創傷。
兒童經歷的負面創傷事件往往發生在大腦快速發育的敏感時期,相較于成人而言,影響更為深遠。兒童處理和應對創傷事件的能力會被危險感和對傷害的恐懼所壓倒,他們大腦中尚未形成所需的應對機制,無法有效處理威脅或疏解痛苦的情感。而一旦童年創傷事件造成情感傷害時,殘余影響會延續到成年,并影響后續健康,且創傷越嚴重,持續影響健康的風險就越高。
引發潛在精神疾病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一個人積累的童年創傷越多,他就越有可能在以后患上多種心理精神和心血管疾病。
經歷創傷的兒童因其快速發育的大腦非常脆弱,所以早期兒童創傷或許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