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說瘦一點好看”

大學里,有的男同學在路上見到她第一句話不是打招呼,而是“你怎么又胖了”,在食堂里挑菜猶豫久了,也有男生問“你是在計算熱量嗎”。女生之間不會互相吐槽,但卻會在路上心照不宣地羨慕身材好的路人,也有明明比很多網紅漂亮、很瘦的女生在廁所里催吐。

有很大一部分進食障礙患者無法向他人傾訴,一般身邊人都覺得“吃東西這么簡單的事,吃太少了就多吃點,吃多了就別吃,不就好了?”即使知道進食障礙是一個病,也極少有人了解它在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嚴重性,更不要說如何應對。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電影《骨瘦如柴》中稱體重的女主。扮演者莉莉·柯林斯本人也曾患厭食癥。 (資料圖/圖)

一杯牛奶,兩塊餅干。

這是身高一米六三的張沁文在體重只有78斤時,每天下午面臨的最大挑戰。

她的任務是把牛奶和餅干放入嘴中,咀嚼、吞咽。監工是站在她面前面無表情的父母。

張沁文流著淚望向父母,搖起了頭,但對面二人始終背著雙手,表情紋絲不變。

她深吸一口氣,雙手顫抖著拿起餅干。她緊咬嘴唇,雙手在離桌面五厘米處懸停了三秒后又放下了餅干,淚水片刻未止。

患有神經性厭食的張沁文此時剛結束住院,最大的階段性目標是增重到標準體重。她每天哭著、掙扎著塞下的牛奶餅干成了加餐極限,出院沒多久她的體重又掉了十斤。

神經性厭食屬于進食障礙的一種,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在歐美流行的心理疾病,經常與抑郁并發,也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類,死亡率高達5%-15%。美國大約有三千萬人在遭受進食障礙的困擾,中國的數據是9000萬到1.2億左右。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露易絲·格呂克少年時為了控制體重,也曾患上厭食癥。16歲時,她在心理咨詢師的建議下休學,經歷了七年的精神分析才得以重新面對這“不會讓你失望的世界”。

對于普通人而言,吃東西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他們很難想象,為什么會有人無法控制自己吃什么。部分進食障礙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表現是一種病癥,也不知道能從什么渠道獲得幫助。

最初人們不理解抑郁癥的時候,有人拿癌癥類比——很少人會對癌癥患者說“你別得癌癥就好了”;所以對抑郁病人,也不該說“你開心點就好”。在加拿大做營養師,專職領域為進食障礙的Vivian對南方周末表示,目前進食障礙不被很多人包容:“在不了解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進食障礙患者是自作自受,但是沒有一個進食障礙的患者是自己想要得病的?!?/p>

成為身體“絕對的獨裁者”

進入大學以后,張沁文從網上了解到了不少身材管理方面的知識。減肥塑形不再是中學期間“晚上熄燈后在腿上裹著保鮮膜做空中腳踏車”的小打小鬧。

大一時,一米六出頭的張沁文每天運動三小時左右,體重從98斤逐漸降到83斤,有了一定的肌肉線條。體重降到90斤以下的時候,張沁文開始用一款App監控飲食,將所有入口食物對應的能量數值記錄下來,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成了一道計算題。

“用App以來,基本每天都能瘦?!辈捅P上的食物分量逐漸減少,從她健身之初相對健康的粗糧,變成回避所有主食和肉類,就連吃一個蘋果都得猶豫再三。

她給自己設置了每天500-800大卡的能量限制。而根據一般醫學建議,正常非健身的成年女性,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正常攝入量在每天2000大卡左右。

雪莉是一名在北京生活的醫美行業工作者,如今身高一米六、體重90斤左右的她經常被派去為想要抽脂的顧客提供咨詢。這一“殊榮”,在她剛入行117斤左右的時候是完全無緣的。

從高中起,雪莉便與自己的體重抗爭,其間胖瘦浮動超過30斤。她在健身房辦了年卡,一年里有兩百多天去健身房泡三小時以上;研究過各種減肥藥物,瀉藥吃到身體不舒服,加速代謝的左旋肉堿和奧利司他都是日常熟客;網絡盛傳的21天減肥食譜等也多數嘗試了個遍。

根據她的經驗,最有效的還是“哥本哈根減肥法”。

哥本哈根減肥法是網上流傳的幾大“快、狠、準”的減肥食譜之一,十三天的時間內,每天每餐的食物以克為單位精準要求,攝入量最多的時候一天內肉類400克,還有一些能量可以忽略不計的水煮蔬菜,少的時候再減半,留出一餐的空白。網上流傳的說法是,為了不過分傷身,一年內只能執行一次哥本哈根法。

雪莉一共完成過兩輪哥本哈根法,第一輪剛過一星期的時候,體重就下降了將近八斤?!半m然食譜后期太殘暴了,但是真能瘦?!?/p>

比哥本哈根法還要“有效”的,是徹底的斷食:除了水以及幾乎沒有能量的咖啡和茶,什么都不吃,干餓著。天數越多,效果越明顯。在減肥、發胖中反反復復四五年的阿離第一次斷食到第二天快結束時,心生平靜,雙手耷拉在鍵盤上記錄自己的心情和下降了三斤的體重。如今坦然擁抱自己大碼體型的Echo曾連續斷食過十四天,直到最后什么力氣都沒有,體重下降了十斤以上。

“你把自己的身體變成自己的王國,而你就是暴君,絕對的獨裁者?!泵绹睦韺W家希爾德·布魯克曾這樣評價進食障礙者。

防線潰散后的補償

2012年,北京市海淀區的初三學生柳山為了維持80斤的體重,堅持每天只吃一頓早餐,并且不吃主食。身高一米七的他經過初二一年的運動和節食,體重減少了50斤。

在這個過程中減少的不只是體重。初中前兩年學習成績沒有掉出過年級前三名的他明顯感覺到“腦子不好使”,古詩和英文單詞無論如何都背不下來,曾經每周都會被廣播站當作范文朗讀的作文,也不再寫得出來。

“學不下去,手也開始發顫,滿腦子想的都是食物?!钡珜τ趨捠车娜硕?,想吃和能吃是兩個毫不相關的概念,身體的正常運轉需要食物,心里對瘦與完美的追求卻壓制了身體的渴望。

柳山的做法是,一邊瀏覽網上的食物圖片,一邊嚴格控制攝入:“因為不吃,但是渴望,所以只能看別人每天發的圖片借代式滿足。越看越想吃,把時間耗過去了也就睡了?!?/p>

轉折出現在他初三時,有一次與父母去餐館吃飯。他們點了三四個菜和十二只韭菜盒子。拿起筷子將熱菜送進嘴里的第一口,柳山的身體便脫離了理智控制。理智不斷發出“這是最后一口”的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