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立法”

首次審議草案之前,山東的立法專班還征求了省內多位退休“老領導”的意見,“有年邁的老首長在醫院病床上給出了珍貴的建議”。

龍巖學院教授張雪英了解到,地方對革命遺址保護的動力與收益相關,會考慮遺址的歷史價值、宣傳價值,還要掂量自身的財力情況。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5日《南方周末》)

發自:福建龍巖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古田會議會址是龍巖市最著名的“紅色文化遺存”。 (IC photo/圖)

鄉野間,一間剛修葺過的土房坐落在道路盡頭,周圍建筑物剛被拆除,磚瓦散落在雜草中。

這處革命年代的龍巖臨時縣委舊址,兩年前被認定為“紅色文化遺存”。隨后,龍巖市撥款一百多萬進行修繕,并將舊址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福建西部的龍巖是革命老區,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屬中央蘇區組成部分。革命時期,龍巖臨時縣委多次更換辦公場所,但大多數遺址已經消失或遭破壞,位于新羅區曹溪街道董邦村的這處是現存的唯一舊址。

舊址能“幸存”下來并得到保護,與一部地方法規有關。2017年9月,龍巖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這是國內首部由設區市制定的保護紅色文化遺存的地方性法規,龍巖全市681處不可移動紅色遺存的命運由此改變。

紅色文化被視作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內容。十八大之后,各地加大了通過立法保護紅色遺存的力度,一些研究機構將此簡稱為“紅色立法”。

公開資料顯示,包括龍巖在內,國內至少已有14個地級市通過了保護全域紅色文化的地方性法規,另有若干部法規草案已經形成。2019年以來,多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也開始行動,山西省率先出臺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后,山東省的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草案)也已公開。

相關的研究工作隨之啟動,江西省人大法制委員會還和位于革命老區的贛南師范學院合作成立了紅色立法研究中心。2020年7月8日至10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龔建華率調研組赴贛州開展紅色立法調研,期間為中心揭牌。

“搶”下來的舊址

“差點就留不住了,如果不是因為新法規的實施,我們沒有任何法律依據能阻止這次拆遷?!痹邶垘r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科科長汪洋的描述中,龍巖臨時縣委舊址是在城市建設中被“搶”下來的。

舊址位于龍巖市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的熱門地段“東山板塊”,2018年初,舊址所在地塊被列入征地拆遷范圍,村里都已拿到了集體土地征地賠償款和拆遷補償款。

經多方呼吁,政府部門終于介入,舊址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