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泰國農民讓猴摘椰子是奴役動物:是人道,還是霸凌?
人們對公益組織有著特殊的信賴,“無私奉獻”的包裝會讓人失去很多警惕性。然而,即便“無私奉獻”是真實的,也不代表其理念和行為可以“免檢”。脫離了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的理性之錨,任何看上去良善、正義感滿滿的動機和行為都有走火入魔的危險。
責任編輯:陳斌
(圖文無直接聯系)
日前,美國多家企業已經宣布停止從泰國供應商處采購椰子制品,其中就包括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這不是貿易爭端,也不是泰國椰子存在質量問題,而是因為號稱全球最大的動物權益保護機構“善待動物組織”(PETA)指控泰國農民訓練猴子摘椰子是奴役動物的行為,對美國企業施加壓力的結果。
PETA的指控中提到了NPR(美國國家公共電臺)2015年報道中的一項數據,稱一只雄性猴子平均每天最多可以采摘1600個椰子,一只雌性猴子可以采摘600個椰子,而人類每天只能摘80個椰子。然而,這一指控顯然站不住腳。從生物學角度也無法理解,即便猴子的攀爬能力勝過人類,但是其有限的體力也不可能支持高強度、長時間的采摘工作。更可疑的是,猴子的雌雄差異非常有限,怎么會在“工作能力”上有近三倍之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