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高樓平地起——中國血液學40年

很長一段時間,沒人能讀懂血液在人體中無聲的信號。

血液學(Hematology)作為醫學科學的一個獨立分支,以血液和造血組織為主要研究對象。40年前,人們時常用“站著進來,抬著出去”來形容血液疾病的兇險。亞型多、復發率高、治療率低,對于當時的血液學人來說,可謂前路茫茫。

1980年,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成立,先后制定了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專家共識、指南。在多個亞專業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

萬丈高樓平地起。幾代血液學人探索并耕耘出血液疾病治療的“中國方案”,使得中國血液學的發展按下快進鍵。但在我國,血液領域疾病診療依舊面臨嚴峻的形式,以血液系統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多發性骨髓瘤為例,這是一種由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導致的惡性疾病,容易導致骨髓衰竭、骨質破壞、高鈣血癥、貧血、感染、腎衰竭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癥狀,威脅患者的長期生存,然而民眾對其認知度較低,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確診時往往已處于晚期。

突破點在于人們的認知。當患者對血液病尚無認知之時,“早診早治”也就無從談起。

現場嘉賓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2020年11月6日,由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武田中國聯合策劃,南方周末提供媒體戰略支持的全國首部大型醫學人文紀錄片《創新攻堅——中國血液學發展史》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武田制藥展臺宣布啟動。該紀錄片將回顧中國血液學4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紀念歷代中國血液病研究者的學術風采與杰出成就,展望中國血液學未來發展方向。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教授致辭

在啟動儀式上,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教授發表致辭并表示:“中國血液學四十多年以來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專家學者、企業合作方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尊重歷史,完善發展,并且以開放的眼光瞄準國際前沿,讓中國能夠培養出更優秀的醫學人才和團隊?!?nbsp;

另一方面,紀錄片也能夠使得醫學專業知識能夠通過現代語言進行社會傳播。

《南方周末》副總編輯朱強參與圓桌討論

《南方周末》副總編輯朱強也分享了在如今的新媒體環境下,媒體宣傳醫學人文價值所帶來的社會意義:“內容傳播的視頻化正在成為當下信息傳播的主流,人們也越來越關注健康領域的話題。將南方周末的人文關懷和專業特色,與專家學者在血液學領域的專業思考結合在一起,這樣精品化的內容能夠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p>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柳鶯女士致辭

“通過血液學發展史的紀錄片拍攝,助力血液學相關醫學人文知識向社會傳播,對我國血液學醫學人文建設有重大的意義及促進作用?!北本┛得舜壬苹饡硎麻L柳鶯女士這樣闡釋系統性地史料整理對于中國血液學科的意義。

據流行病學預估,截止2014年,我國約有血友病患者13.6萬1,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已經升至1.6/10萬1,淋巴瘤發病率達5.94/10萬2。這些龐大的數字背后,是無數患者與其家庭的至暗時刻?!按_診困難”、“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無藥可醫” ,中國血液學致力于解決這些學術與臨床診療上的考驗。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監事會監事長馬軍教授致辭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監事會監事長馬軍教授指出,目前中國血液學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是如何滿足血液疾病患者的需求,提高生存質量,一方面是促進醫療、藥品政策的進一步改革與創新,降低診療的支出。

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先生致辭

以此為愿景,中國血液學走過了創新發展的40年。創新離不開傳承,也離不開對于患者的關注。帶著“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跨國制藥企業武田也投身于其中,增進國際醫學研究交流、聚焦全球前沿醫學診療最新技術,幫助更多的患者更早地得到正確的診斷。武田制藥全球高級副總裁、武田中國總裁單國洪先生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本次紀錄片的合作,與世界共享中國血液學發展的歷史和最新突破,助力推進中國血液學的國際研究交流和學科發展,為未來帶去更多的希望”

參考文獻:

1: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 Report on the ANNUAL GLOBAL SURVEY. 2014.

2:《淋巴瘤診療規范(2018年版)》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