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炳靈寺,尋找唐蕃往來的吉光片羽
歷史常有不可思議的吊詭和巧合,當唐朝在安史之亂后逐漸衰頹,吐蕃王朝也于九世紀中葉瓦解,勢力退回青藏高原,它們的崛起與退場幾乎同步。位于唐蕃古道關隘處的炳靈寺地區此后幾易其手,難能可貴地留下了唐蕃數百年間你來我往的吉光片羽。
責任編輯:楊嘉敏
大寺溝兩側的山崖與佛像
淹沒在劉家峽水庫的關堡
這是一輛七人座的小面包車,加上折疊凳,不算司機,能容納七位乘客。司機站在外面和另一位聊得熱鬧,我和車上其他五位乘客坐在車里齊齊等待。直到最后一位乘客——一位包粉色頭巾、高鼻濃眉的女士鉆入車內,坐到后排我的右手邊時,這輛“定線客運”終于發車。
臨夏市汽車東站的“定線客運”每天多趟往返于臨夏市與河灘鎮,并在途經的每個村口??俊灰谐丝?。與我同行的人先后下車,座位終于寬松許多。四十分鐘后在東干村下車時,我已是最后一名乘客。
村口豎著的指示牌標明,東干碼頭在村子大道前方。沿路人家在屋外成堆晾曬金燦燦的玉米和黑色向日葵花盤,與路邊的格?;?、大頭菊以及“建設美麗鄉村”標語相映成趣。再往前靠近農田了,農戶被三家觀光采摘園、農莊取代,后者是東干村2019年成立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時出現的,廣告牌顯示這里的特色食材是黃河魚、羊羔肉——東鄉手抓羊肉在臨夏、蘭州都是隨處可見的招牌。走下去,大片隴葵、玉米、油桃地的豐收已接近尾聲。
當田地即將消失,路的盡頭露出盈盈水光。
我順著石階走下去,看到東干碼頭伸入水域,幾名船工上上下下正忙碌。因為最近水位下降,他們要重新調整船泊位置。碼頭左側??苛思s十輛快艇,十二人座,九點多的光景,我還需要和它們一起等待。
站在東干碼頭,眺望蓮花碼頭和已消失的蓮花鎮。
東鄉縣地方海事處船舶進出港值班室就在連接碼頭和快艇的接駁船上,打發等待的過程,我向海事局人員打探:“蓮花碼頭為什么停用了?”站在碼頭面向水庫,左前方大約西南方向是蓮花碼頭,按照網上的信息,它和東干碼頭是臨夏方向過來可搭船的兩個碼頭,但實際上蓮花碼頭2019年年初已停用。
“它靠近臨夏市水源地,為了環境考慮就停用了?!卑l源于甘南大不勒赫卡山的大夏河古稱“漓水”,一路向北流經夏河縣、臨夏縣、臨夏市、東鄉縣,最后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此刻水庫的水在微風輕蕩下如吹皺的縐紗,水清得讓人無法將之與印象中的黃河聯系起來。
“以前的蓮花鎮是不是建水庫后就被淹了?”永靖舊縣治蓮花鎮也稱蓮花堡,1929年成為的永靖縣縣治。
海事局大哥伸手遙指,不疾不徐地說:“就是那邊,蓮花鎮和蓮花古渡,當年王震將軍渡河的地方?!表樦滞?/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