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美國觀選記
他們報道美國,也被美國媒體報道。他們看到美國,也從中反觀中國?!斑@可能是一次改變他們人生的采訪經歷?!辈稍L團指導老師之一、《今日美國》(USATODAY)原執行主編弗蘭克·弗威爾說。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王霞
七名中國大學生的美國觀選行已至尾聲。
自8月始,這個由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下簡稱長江新聞學院)七名學生為主的采訪團,受李嘉誠基金會資助,成為國內最早最全面介入美國大選的報道力量之一。
七名80后的中國大學生是張燕、龔潔彤、馬婧、鄧妙蘭、鄭加良、華琪、高文歡,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的身影遍布美國大選最重要環節的第一現場:分別在丹佛、圣保羅舉行的兩黨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麥凱恩、佩林、拜登出現的重要集會,等等。
他們還到過奧巴馬故鄉,用視頻記錄下奧巴馬最常去的那家快餐店;他們也到過麥凱恩年輕時就讀的美國海軍學院,追尋他的青春往事。
他們到過美國大選氛圍下的校園、奧運余潮中的華人社區、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當日的華爾街。在國會山,他們還見證了三場事關美國金融危機將被載入史冊的聽證會。
采訪團與美國猶他大學學生共同建立了中英文兩個大選專題網站,同時向海內外媒體供稿。鄭加良說,因為時差關系,為了趕國內媒體截稿時間,他們經常熬夜工作。盡管如此,這次被國內其它院校新聞專業學生視為最牛社會實踐的采訪經歷,依舊讓他激情澎湃。
已經有后來者效仿之,比如上海外國語大學。
“他們報道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選舉。”長江新聞學院副院長、美國紐約《僑報》原社長范東升說,美國總統大選是淋漓盡致體現美國文化的過程,有很多東西可以觀察、學習,這也是基金會啟動此項目的重要原因。
采訪團的中文編輯、長江新聞學院公共事務主任李梓新說,三個月來,能感覺到學生們對美國、美國各種制度的認識正在起微妙變化。
他們報道美國,也被美國媒體報道。他們看到美國,也從中反觀中國。
“這可能是一次改變他們人生的采訪經歷。”采訪團指導老師之一、《今日美國》(USATODAY)原執行主編弗蘭克·弗威爾說。
如果說華琪的美國印象是格林斯潘國會接受聽證一幕,鄭加良的就是喬治城大學之夜。前者讓他們見識了美國政制運作的具體程式,后者讓他們看到了同齡人與國家政治的關系。他們無疑共同感受到了“意外”。這種“意外”,在他們每天的采訪中,幾乎都在發生。
美國官不好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