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雨評馬大勇《詩詞課》|“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里”
這是一部學術之書,更是懷抱之書、性靈之書。作者數年前曾有講座題為《一個讀書人的基本服飾》,其要旨即本書的微縮版。無分今古,一個人的知識架構確可約等同全副衣冠,讀者此卷在握,應可免東西南北市奔波采買之苦。
責任編輯:劉小磊
吉林大學中文系馬大勇教授與他的新著《詩詞課》。
馬大勇的偶像序列中,故去者有顧隨,健在者有陳平原。二位俱是教書先生行當里不世出的逸才,他們的課堂全任神行,謦欬生春,語辭和掌故擲來拋往,經緯萬端。滿座學生被就地捕入,待脫然醒轉,信手揀拾,方覺身立學問的金礦脈。至于將課堂實錄付之梨棗,用意正在一“傳”字。但語錄體絕不易作,它需要一團溫靜的空氣,一個或數個埋頭苦記的學生,最核心的要素,則是如顧、陳一樣善于講課的先生。
汪曾祺說活著的價值即是“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里”。大勇登臺教書已屆二十年,他的課在日居月諸之間錘鍛、打磨得精光耀目。慘綠少年漸網紅,他終于將業已熟極而流的思想和言語略事刪潤,顏之曰:《詩詞課:詩詞的五種新讀法》。
《詩詞課》不是“古典詩詞欣賞”,而是一部詩詞讀寫方法論。作者構架起了“內外、古今、雅俗、情理、知行”五條縱貫線(書中稱為五個“交通”),進而打通詩詞乃至文學的奇經八脈。這五部分像五座遞升的山嶺,既相對獨立,又盤旋往復;而人文主義這條隱約的伏線恰如導航系統。讀者一經踏入,即不斷有發現的欣喜,有“迷花倚石忽已暝”之感。
慧眼與閑筆
一部書由《千手千眼的“讀”》開宗明義,想是作者苦心安排。韓愈《山石》詩以“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描述了黃昏到寺后“以火照壁”的特別發現,讀書何嘗不是如此?書可以有無數種讀法,但善讀者卻能夠在字里行間燭照出別樣光影,讓暗昧不明的草蛇灰線得以顯隱。作者由詩詞隨興生發,關聯名著解讀、文史掌故等諸多話題,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層見疊出,映帶左右。試以《情理交通》一章的部分目錄為例,概見其關涉內容之廣博:
假如詩人住對門/早逝文學天才排行榜/價值千金兩句詩/夜笛橫吹的孤獨歌手/名篇名句何以名/當文人遇上皇帝/妄想型迫害狂/自古聰明上海人/薙發令與科場案/東北文化的三處穴道
“慧眼”有時則冷。這種冷,是在識見中養成的清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