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之路 | 講述:一個超前謀劃的“遺產計劃”

奧運會不只是體育的盛宴,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它能如何與城市、國家和這里的人們緊密聯結。因而,面向北京冬奧會,我們不僅要謀劃2022的“雙奧之城”,更要為未來埋下伏線。

在申辦和早期籌辦就融入遺產理念的基礎上,2017年9月,北京冬奧組委在總體策劃部設立了一個單獨處室——遺產處。也就是說,在距離冬奧會開幕還有將近4年半的時候,奧運遺產的規劃管理就全面提速,努力讓所有籌辦領域形成合力,共同給未來留下豐厚遺產。

劉興華是這個“遺產小分隊”的領頭人。他們關心著籌辦的每一個環節,從場館賽后利用、冰雪運動推廣、奧運人才選撥、城市高質量發展,到志愿者培養、觀眾服務APP設計……作為一名攝影發燒友,劉興華還義務當起了冬奧攝影師,用鏡頭記錄籌辦點滴。他的作品很多被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平臺、國際奧委會、媒體、場館業主采用,成為了冬奧“門面”。

以下是劉興華的講述:

搞奧運遺產的人里最會拍照的

雨停了。休息時間一到,我就抓起相機跑出去:雨過天晴的時候,大跳臺那里肯定特別好看,沒準還有彩虹。

奧組委進駐首鋼已經好幾個春夏秋冬,我還是對這里的景色感到著迷。隨著光線流轉,“水晶鞋”(滑雪大跳臺)折射出不同的韻味,蒸汽朋克風的龐大裝置也會呈現不同的線條美感。更重要的是,這處鋼鐵工業的遺產仍然在不間斷地發生變化,記錄它的蛻變很有意義。

我有一組照片,奧組委的同事拍下了我們辦公區改造前的樣子,改造之后我在同樣的地方拍下照片,對比著看一目了然。

劉興華及其同事拍攝的首鋼冬奧組委園區新舊對比照

說來也神奇,我以前連照片屬性都不會查看,現在卻成了琢磨構圖和光影的業余攝影師。從首鋼園到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再到鳥巢、水立方……這些與奧運有關的地方都是我喜歡的拍攝對象。

有一次,夕陽的光穿過冰絲帶的鋼架形成星芒,我趕緊按下快門;去年沸雪比賽的時候,我爬到高處,抓到了運動員起跳的瞬間,像是定格了大跳臺上的一顆流星。

劉興華攝影作品

我會把滿意的作品打印出來貼在辦公室里,準備做成遺產展示墻;冰絲帶的好幾張照片被場館業主要走,掛在場館項目部;北京冬奧會發布可持續計劃的時候也采用了我的一張照片,還同步發布在國際奧委會的官網上。偶爾會有同事調侃我:“Tony Liu(我的英文名),你大概就是那個搞奧運遺產的攝影大師?!?/p>

國際奧委會官網引用劉興華攝影作品

遺產工作很“著急”

在奧運遺產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體育場館。像2008年的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籃球館等等,直接就用到了冬奧會上;這次的冰絲帶、首鋼滑雪大跳臺,包括延慶和崇禮的新建雪上場館,將形成一批新的遺產。

相比之下,這批場館更早開始謀劃賽后利用,在設計、施工階段就有明確的目標。國際奧委會也特別關注,因為這是國際性的難題。

11月5日,國際奧委會可持續與遺產委員會2020年會在線上召開,劉興華參會

我們會去場館調研,像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業主單位對賽后的使用有很多很好的設想,并且預留了空間。按照規劃,這塊亞洲最大的冰面可以容納2000人同時上冰,又能分區制冷、照明,既節能,又能最大程度滿足不同項目同時開展的需求。這只是一個例子。

高鐵、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等等基礎設施加速升級,讓老百姓能提前感受到實惠。當然,社會更文明、環境更宜居,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改變,都將是無形的遺產。

12月31日,國家速滑館“封頂封圍”重大建設節點宣布完成,“冰絲帶”形象完整亮相。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冬奧遺產涉及面非常廣,有時候也需要惡補知識盲區,比如冬奧氣象服務,我們要了解如何根據海拔對風速進行百米級和分鐘級預報并進一步提升預測精度;有哪些突破和創新能夠形成遺產,提升服務標準,引領行業發展……說起來一個腦袋兩個大。

遺產計劃的落實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大家從一開始就擰成一股繩。開始有些人不理解我們,說遺產嘛不著急,比賽一結束都給你,你們收就好了。其實真不是這樣,這個事早謀劃、早受益,科學規劃才能形成最大化的長久收益。國際奧委會也特別想聽到中國的聲音、北京的聲音,每兩個星期我們都要開視頻會溝通進展。

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每次路過倒計時牌,我一看那個數字,都會有點著急。

想為奧運干到退休

自從接手冬奧遺產工作,壓力和責任都倍增,但總有一股熱情在支撐著我,這大概在我們這些“雙奧人”身上都有吧。

15年前,我通過社會招聘進入2008年北京奧組委物流部。當時就是想參與到咱們國家的大事里,結果還真考上了。

劉興華進入2008年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工作

奧運物流中心在順義,離機場近。體育器材、技術設備和開閉幕式道具都從那里存儲、配送和回收。開幕式8月8號那個晚上整個團隊都沒睡,我們在庫房里支了個電視,技術經理不知道怎么接了根線,大家擠在一起看轉播。

看了一半就忙起來了。開幕式結束之后鳥巢要轉場到田徑,道具服裝全部要運出來,有五六十集裝箱車。那些衣服運過來還熱乎著呢,還有汗味呢!感覺就像自己去了鳥巢似的。

2008年,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工作團隊搬運開幕式道具

大概是那年夏天的某個瞬間吧,就想著要是能為奧運干到退休就好了。所以2008年之后,我再也沒離開過:從奧促會到冬奧組委,還榮幸地成為了國際奧委會可持續與遺產委員會的委員。無論什么任務,我都用百分之百的熱情來對待,因為“奧運”兩個字已經烙印在我的人生里了。

物流中心所在的地方后來發展成一個物流園區,而我們這些人,同樣是“奧運遺產”。參與冬奧籌辦的人當中有很多“雙奧人”。但冬奧遺產工作相對比較新,它沒有參考答案。2008年的時候還沒有單獨的遺產部門,而現在不管是國際奧委會還是我們自己的籌辦思路,都更加重視這項工作。我們團隊常用花匠來鞭策自己:精心培育大家種下的苗,不只是為了這一季的綻放,而是為了留下長久的芬芳。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處最新工作團隊

最后,透露一下,北京冬奧會的第一批遺產成果不久將要發布,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