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其 慢慢吃掉那個蘋果
有時候畢贛覺得李鴻其像小動物一樣,對一個鏡頭有很多的反應,甚至會過多,他喜歡李鴻其那些不由自主的神經質細節。他無法說李鴻其是完美的,但是否完美不重要,對于表演來講,李鴻其的狀態讓他覺得罕見,有一些超乎預料的東西,那種沒法預期最珍貴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演了愛情商業片男主角林格后,李鴻其每天在家看看社交平臺上對于電影的評價?!霸趺磿@么說,我明明很認真在演吶!”盡管《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七夕檔收獲了不錯的票房,李鴻其還是留意到了很多來自他的演技粉的質疑。
李鴻其很清醒,對于“他怎么開始接商業片了”的聲音了然于心。觀眾喜歡看他的文藝片,喜歡看他演現實主義題材,喜歡看他塑造的底層小人物,喜歡他在鏡頭前那股子毫無表演痕跡的真實;因此,自然會在他成為偶像劇男主角的時候,打一個大問號。
但這些嘗試都是他主動選擇的。他不想被定義為文藝片男演員,也相信不同族群的觀眾審美各不相同,作品和演員的相遇本就是一種緣分,而來自觀眾的褒獎或批評則是這種緣分下的一種不可知。
1
在導演姚婷婷最開始想到讓李鴻其演《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中的林格是看了他在《縫紉機樂隊》里的鼓手炸藥一角,她被李鴻其表現出來的爆發力和大銀幕魅力吸引,隨后又去看了他一系列的文藝片作品。
姚婷婷的預想中,飾演林格的演員需要符合兩個基本點:第一是可塑性強,第二是真誠,有赤子之心。在見到真人前,姚婷婷以為李鴻其不愛說話,會很內向;結果,李鴻其不但對自己要演的角色有很多想法,還很會開玩笑,她覺得自己找對人了。
在李鴻其看來,林格內心純真,對愛情有某種固執,仿佛他自己的國中時代,沒有想很多,只是純粹喜歡一個人。隨著慢慢長大,人會多維度地去考量一段感情,林格的“剛好不在乎”打動了他。
回憶兩年前的拍攝現場,姚婷婷記得,李鴻其是個特別投入的演員。他在開機之前就會把自己扔到角色里,每次到片場,都是帶著狀態來的。姚婷婷經常覺得跟剛到片場的李鴻其打招呼或者說戲,面對的都是林格本人。李鴻其還會從角色的角度寫日記,把這個人物前前后后的故事和自己對其感情的理解都寫下來。姚婷婷經常收到李鴻其發來的超長微信,兩人的微信對話框中可以看到大片的白色。
影片中,林格第二次看到邱倩去世,回去收拾東西,有一個砸鏡子的畫面;拍攝時,李鴻其打完之后滿手是血,但他自己沒怎么在意傷口,拍完一個人跑到休息室,哭了很長時間。姚婷婷那天很心疼李鴻其,她能感受到他因為沉浸其中而產生的情緒撕裂和痛苦,也感慨真的有演員會這樣入戲。
劇組在布拉格殺青之后,大家去 party跳舞,姚婷婷記得李鴻其跳得非常好,甚至還過來拉著拘謹的她一起扭動,讓她立馬放松了下來。這樣鮮活的李鴻其跟片場的他完全不同,很多時候需要拍攝一些狀態性的鏡頭,需要沉思需要放空,他的控制力賦予了鏡頭質感。
2
首戰告捷。
2015年,李鴻其出演《醉生夢死》中的老鼠一角,并拿下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對他來說,第一部電影根本沒想拿不拿獎這事,但真的拿了獎,就會覺得“為什么?真的那么簡單嗎?”他也因此時常收到媒體乃至業內諸如“天才演員”的評價,身邊人常講:你怎么演的?第一次搞就這么牛?!
但李鴻其對這個角色心存遺憾。在他看來,當時自己第一次拍電影,心態上的無所謂讓他處于一種最松弛的狀態,甚至沒把自己當演員,覺得拍不好也不是自己的問題,才因此無心插柳柳成蔭。
畢贛第一次看完《醉生夢死》之后,覺得李鴻其把人物演活了。他形容李鴻其很像記憶里面的一個人:在現實生活當中,這個人也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但在記憶里又忘不掉他。后來他便邀請李鴻其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定角的過程極其簡單,互相說好,拉鉤敲定,各忙各的。
《地球》原來的劇本中,李鴻其的戲份很關鍵。最終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