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口小縣的“美學”計劃
設計方案出爐后,修武縣專門召開了一次評審會,參會人員包括幾乎所有縣領導和多個縣直單位“一把手”,不少干部都持反對意見,認為不正統、不像“衙”。
現在,修武全縣的干部都要接受“美學教育”,每個季度都會安排一次美學講座。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2日《南方周末》)
發自:河南修武
責任編輯:錢昊平
修武城關鎮秦廠村的“隊部”已經成為當地的網紅建筑。
拱形的房頂,暗綠色的外墻,巨幅落地窗,室內有咖啡屋、餐飲店和購物區,辦公室完全開放,和閱讀區、村民大講堂相連。
如果不是門口掛著沙墻村支部委員會的牌匾和“人民至上 共產黨好”的標識,無論從外觀,還是內部裝修,都很難看出這座二層樓的“網紅”建筑是一個“村隊部”。
為了修隊部,沙墻村請來了專業的設計團隊,從建筑外形、燈光到室內墻壁圖繪都經過了反復的設計,投入了30萬元的設計費,83戶村民眾籌了兩百多萬元集資蓋樓。
在河南修武縣,像沙墻村這樣經過精心設計的“村隊部”還有好幾個。2016年,修武提出打造“黨建美學”,要把“村隊部”建得精致、好看。
幾年之后,從“黨建美學”起步,“美學”已成修武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統領”,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全域美學”,還獨樹一幟地成立了“美學辦”,全縣的方方面面都要和“美學”聯系起來。。
在這座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小縣,“美學”這個新概念,不斷沖擊著當地干部和民眾的認知。
“去衙門化、去官僚化、去刻板化”
十八大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重視。從2016年起,修武縣啟動了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工作。
以前的“村隊部”和民居沒太大區別,主要是村干部的辦公場所,常常大門緊閉,有些已經破敗不堪,有的甚至長期被廢棄。修武縣財政撥款1000萬元,為全縣187個村更新隊部,提出了“去衙門化、去官僚化、去刻板化”的要求。
更新過程中,縣委書記郭鵬發現,不少黨員干部開黨會時覺得內容“虛”、心不在焉,一般的黨建活動已經很難吸引年輕人,于是他萌發了把隊部“建得好看一點”的念頭,“讓年輕人一看就愿意走進去”。
郇封鎮的大位村,老隊部年久失修,有兩間房子已經塌掉,2018年,村里拆掉了老村部,正準備新建,于是偶然間成了修武“黨建美學”的試點。
大位村村委會主任崔永軍說,縣里提出“黨建美學”后,很多村都很猶豫,擔心花錢太多。
建新隊部,除了縣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