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領先了,但還得加油!
肖幼美則認為,兩會期間既然能給人大代表人手一冊預算報告,為什么就不可以在網上向全體市民公開呢,“我們不就是市民的代表嗎?”
責任編輯:余力
深圳市人大預算委的監督模式,已經突破了預算法側重程序審查的形式,開始呈現出實質審查的內涵。然而正是在實質審查的層面上,面對著高達數百億的支出、數以千計投資項目的預算委員們,依然有著強烈的無力感
公共財政改革的超前者
深圳市社科院研究員魏甫華至今仍然記得,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從內地來到深圳時,在火車站門前看到一幅巨大的標語牌,上面寫著“有了您的納稅,才有深圳的輝煌”。“它讓我一下便感覺到這個城市的與眾不同。”11月1日,魏甫華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道。
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獨特的移民結構,使深圳社會的各個層面都體現出鮮明的公共參與色彩:從最早的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到電臺聽眾對公共事件的評論,都讓人感覺到這個城市充滿活力的公民意識。
在公共預算制度的改革進程中,深圳也走在全國前列:中央決策層從1998年開始推動公共財政改革,此后10年中主要完成了以稅制改革為核心的收入層面改革,“財政支出的改革是滯后的”(前財長項懷誠語)。
而深圳則早在1995年就開始嘗試推動以預算改革為核心的“支出改革”,不但成立了全國最早的人大預算委員會,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立法權,將人大審議地方預算納入了法定職責。
在全國性的公共財政改革啟動后,深圳又率先將人大預算工委升格為擁有法定審議權和提案權的預算委員會,進一步強化了對政府預算的“人大監督模式”。
據深圳市人大預算委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