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銀河系或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
美媒稱,根據對美國《天文學雜志》即將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的最保守解釋,我們的銀河系至少約有3億顆潛在宜居星球。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是我們的星際鄰居,至少有4顆距離太陽可能不到30光年,離我們最近的可能至多20光年。而這些數字只是依據了最保守的估計,即7%的類日恒星擁有這樣的星球。按照50%的平均預期比例,這樣的星球還會更多。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6日報道,這項研究可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行星有多大可能性具備能支持生命存在的元素。這是天體生物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專門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未來。
報道稱,論文作者都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他們曾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一起執行開普勒任務。2018年,開普勒的燃料耗盡,NASA宣布其退役。這臺太空望遠鏡的9年觀測顯示,銀河系中有數十億顆行星——行星多于恒星。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論文第一作者史蒂夫·布賴森說:“開普勒望遠鏡已經告訴我們那里有數十億顆行星,而現在我們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巖質宜居行星。雖然這一結果還遠非定論,而且行星表面有水只是支持生命存在的眾多因素之一,但我們如此有把握地精準計算出這些星球竟然有這么多,這使人感到非常興奮?!?/p>
據報道,為了計算發生率,研究團隊探究了半徑是地球半徑一半至1.5倍的系外行星,再將范圍縮小到最有可能是巖質的行星。他們還重點關注年齡和溫度與太陽相似的恒星。
報道指出,這樣的恒星數不勝數,每一顆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性,影響著其軌道上的巖質行星能否支持存在液態水。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這些復雜因素,很難計算出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潛在宜居行星,尤其是在人類最強大望遠鏡也無法探測到這些小行星的情況下。于是,研究團隊另辟蹊徑。
報道稱,開普勒望遠鏡的初衷是了解銀河系中有多少潛在宜居星球,最新研究成果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前對這類行星出現頻率的估計忽略了恒星的溫度與恒星發出并被行星吸收的光線類型之間的關系。
最新分析對這種關系作出解釋,讓人更加全面地了解某個特定星球是否能夠支持存在液態水乃至生命。按照這種方法,研究團隊將開普勒望遠鏡最終得到的行星信號數據集與歐洲航天局“蓋亞”探測器收集的大量數據相結合。
論文作者之一、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拉維·科帕拉普說:“我們一直知道,僅僅根據行星與恒星的物理距離、以它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為標準來定義宜居性讓我們做出了很多想當然的臆斷?!w亞’關于恒星的數據使我們能以全新方式探究這些行星及其恒星?!?/p>
報道還稱,基于恒星的通量,也就是一定面積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總量,“蓋亞”提供了有關主恒星給予行星的能量數量信息。這樣一來,研究人員就可以在進行分析的時候考慮到銀河系中恒星和太陽系的多樣性。
科帕拉普說:“恒星各不相同,行星也是?!?/p>
報道指出,雖然其確切影響尚在研究中,但行星的大氣層也關系到行星表面需要多少光照才能存有液態水。利用對大氣層影響的保守估計,研究人員推測發生率約為50%,即大約一半類日恒星擁有表面能夠存在液態水的巖質行星。另一種對宜居區的樂觀定義估計這個發生率約為75%。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