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破圈,是要講公眾想聽的,非自己想說的”
“一個人的故事再大(可能)都是小故事,公益的故事再?。赡埽┒际谴蠊适??!?br />
“一個好的公益人物訪談,采訪者本身也應是充滿公益心和同理心的、有愛的人?!?br />
“一個合格的公益傳播官需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敏感性,要了解民商法和慈善法的適用范圍,了解法律對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和著作權的定義?!?/blockquote>責任編輯:呂宗恕
圖為項目工作人員吳濱在進行開課前的準備工作。
2015年底,浙江臺州春天里公益助學團秘書長季匡斌參加了一場由青螺公益服務中心組織的傳播官培訓。其間,他與同樣參加培訓的大學生趙明一見如故。大會結束后,季匡斌回歸公益事業,趙明繼續學業,兩人各自奔走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道路上。
五年后的2020年11月13日,季匡斌作為學員參加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并在此偶遇作為講師出席的趙明。
時過境遷,季匡斌在公益道路上繼續堅持著,而昔日頂著蘑菇頭的大學生趙明已成長為南方都市報視頻部紀錄片編導,但兩人之間的情誼及熱愛公益的心卻從未變過。
最后一日:4位講師受邀授課
11月15日是第三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的最后一天。
華夏時報公益新聞部主任文梅、中國傳媒大學公益傳播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李建峰、深圳維德法律服務中心主任李嚴、南方周末公益版編輯張玥晗等4名受邀講師,與近6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包括9名旁聽者)繼續探討公益傳播的策略思路、選題策劃及公益傳播中的法律邊界與責任等課題。
本屆獎學金班授課地點在廣州,場地由廣東省藍態幸福文化公益基金會提供,項目聯合資助方有敦和慈善基金會、壹基金、南都公益基金會。南方周末一直致力于中國公益傳播發展,2016年創立公益新聞版,還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發起成立了南方周末公益基金,以支持公益組織及媒體提升公益傳播能力。
“一個好的公益人物訪談,采訪者本身也應是充滿公益心和同理心的、有愛的人?!?/p>
以小組討論和小游戲的形式,受邀講師、華夏時報公益新聞部主任文梅和學員們進行了多次交流互動,并引導學員就公益人物報道進行課堂思考。
“對于公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