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上海老人300萬房產遺贈“外人”,老齡問題在城市化中尋找新解法
法律的規定,旨在保護老人合法處置自己財產的權利,也是為了鼓勵社會更好地敬老、愛老。在當下的社會觀念中,如果老人仍有子女,盡管子女不孝,但將遺產贈與保姆鄰居等而不是留給子女,仍然會面臨一些質疑。但是老人立遺囑將遺產贈送給照顧自己的人,既是自身意愿的表達,也有利于激勵照料人更好地照料老人。
責任編輯:陳斌
88歲老人孤苦伶仃,樓下外來水果攤主盡力幫忙,悉心照料。老人決定在去世后把包括價值300萬元的房子在內的遺產都贈送給攤主一家。這是一個暖心的小故事,也是反映大時代背景的一個縮影:老齡化加劇,更多老人可能孤老無依,而新遷入城市的無親無故的外來年輕人,可能成為他們唯一的依靠。
據上觀新聞報道,上海88歲的馬老先生,老伴和兒子都已經去世,雖有一些親戚,但除了覬覦他的房產,對他基本不聞不問。而35歲的小游來自河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