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的候鳥
鳳和村正中有一風水塘,村民卻習慣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塘,漸成臭水池。生活就像這一池水,淤泥越積越厚,氧氣稀薄,曾經的一汪活水變得死氣沉沉。
圖源/新華社
5塊一斤的蘋果是什么味道的?環衛工人代蘭不知道。如果一堆蘋果標價5塊,一堆蘋果標價3塊5,她肯定買后者;如果只有標價5塊的蘋果,她就不吃了。
47歲的代蘭有很多“生活智慧”:比如當陽臺的縱深達到1米9時,可以在里面搭一張單人床,給女兒睡剛剛好;柜子不用花錢買,社區垃圾桶附近時不時會有丟棄的舊家具;相比衛生紙,那種在公共場所廁所常見的大卷紙只要幾塊錢就能買一卷,但家里能用大半年……
這些“智慧”都是生活磨出來的,像在潮濕的半地下室住十余年這事,代蘭不是沒有“抗爭”過。
環衛工的人生規劃
20多平米的房子,代蘭一邊咬牙住著,一邊去找新的住所。好房不便宜,便宜沒好房,代蘭找了十七年未果。工友搬走、墻皮發霉掉落、房租漲到了1400元,你很難稱之為“家”,來廣州近20年的她時不時想念老家四川隆昌。
去年,25歲的女兒帶男友回來。代蘭招呼男孩子坐在塑料板凳上,自己和丈夫坐在床上,氣氛窘迫。4個成年人從屋里象征性待一會兒后,“逃離”到外面吃了頓“見家長”飯。
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她和丈夫繃緊了神經,拼命工作。兩人都是環衛工人,在廣州海珠區工作,代蘭負責街道,丈夫負責公廁。廣州有超過6萬名環衛工人,許多人白天穿梭在城市中心區工作,夜間便回到距離工作地點不遠的橋下工具房、廁所管理間、城中村握手樓里住宿。
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等六個行政區是廣州人口密集、房源最緊缺的區域。2019年,廣州市住建局在六個行政區籌集出1000套閑置公房,委托國有租賃住房平臺進行改造升級。
平臺之一的廣州市珠江住房租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租賃”)很快鎖定合作伙伴——建設銀行。后者在住房領域聚合了數百家安居產業聯盟服務商,產品優惠價格一般為市場電商價格的6到8折,為軟裝提供產品配置。建行給合作方的融資利率也有下浮,并通過受托支付和租金閉環管理來緩釋風險。
按照項目設計,這批公房經過裝修并配置家具后,將以每平米使用面積20元的月租金提供給環衛工人——這是翻新破舊霉爛的老房的成本單價。建設銀行低價格、長周期的穩定資金支持,加上物美價廉的裝修配置,使裝修成本在將近6年的租賃期內控制在極低的價格范圍內,進而讓每月每平米20元的優惠租金成為可能。
銀行通過投放金融活水,能從源頭控制成本。
根據協議,珠江租賃負責房屋硬裝改造,建行子公司負責軟裝提升和后續維保服務。短短半年時間,克服疫情影響,海珠區、荔灣區、白云區的543套公房得以舊貌換新顏。
建行廣東省分行聯合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住房”),在多次實地勘察、成本測算后,按照房源面積分成六類,提供靈活的軟裝方案。在建行的方案里,軟裝除了家電家具窗簾等以外,還包括了指紋識別的智能門鎖。
在該項改造項目中,環衛工人租住的公房最低僅需126.8元/月,最高月租金為800元。按照工作年限、勞動表現、家庭情況等條件標準,代蘭和其他28位環衛工人成為第一批“環衛工人之家”入住者。
代蘭入住后做了一大鍋粑粑肉在家宴請親友,這是老家習俗中節日餐桌的一道主菜,一年才吃一次。應邀“赴宴”的親友們打量著30平米左右、戶型方正、三面有窗、陽臺朝南、有獨立沖涼間、還配備了嶄新家具的新居,忍不住問代蘭:這房子,租金多少?
環衛工人之家在代蘭剛入住前的交付標準
這間位于廣州海珠區前進路南園大街小區4層的屋子,每月租金僅588.7元,而同一區域同面積的房屋租金約2500元。
2020年5月,是代蘭緊繃生活的告別線。她現在心里輕松極了,陽臺上新添了好幾盆綠植,和丈夫也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她甚至開始設想新的人生計劃——退休后和丈夫一起去海南旅游,“聽說那邊的海很漂亮”。
而代蘭前腳剛搬離的半地下室,后腳馬上有人又住了進去。近年來,這座每年凈人口流入超40萬的超大城市,房子似乎永遠是緊缺的。
年輕人的未來夢想
距離代蘭新家不到20分鐘車程的海珠區官洲街道北山村,是另一種光景。
馬路上多是行色匆匆的年輕人,他們多來自臨近省份,把廣州視為實現理想之地——這里能經歷風浪,能看到未來生活的模樣。但來了之后才發現,在樓與樓之間狹小的通道里抬頭,滿目是各色雨棚、雜亂的線纜,還有洗曬的衣物。
連天空的模樣都看不清,何況未來。
自2018年起,廣州市人口結構發生了新變化,非戶籍人口開始超過戶籍人口,來穗人員從“候鳥式遷移”向“長期穩定居住”轉變。據統計,廣州市外來人口超過60%居住于城中村。
北山城中村臨近琶洲商業區域,區域內是琶洲數字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包括唯品會大樓、阿里巴巴大樓、騰訊大樓等以互聯網創新和全鏈條產業為主導的高端總部集聚于此。
這里的房屋多是村民的自建房,除開村民自住以外,可用于出租的房源約250棟,共1.8萬套。與繁華地段動輒兩三千起的月租相比,北山城中村的房租要親切一些。但年輕人面臨的問題是房源不夠多,房子臟亂差、陰濕擠。
由此,廣東夢享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廣東夢享”)在2017年11月啟動北山城中村的改造與運營。最難的部分是“收房”。項目被整體規劃為集公寓、聯合辦公、特色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所以收房需要整棟整棟收,進展始終緩慢。
一方面是資金壓力大,市面上的融資成本高、期限一般才3年,而該項目的回本周期約需7、8年。另一方面是綜合街區的配套服務未充分滿足租客——入住北山夢享社區的炫哥發現,周圍沒有年輕人愛去的商業設施,這怎么能吸引年輕人呢?
夢享社區建設的加速是從建信住房公司加入開始的,更準確的說法,是從建行關注該項目開始的。城中村的改造符合建行“三大戰略”的住房租賃戰略。2017年底,建行開始發力房屋租賃市場。
建行資金的進入,使廣東夢享的融資成本降低一半,期限延長2倍。建信住房直接與北山村民簽訂十年以上的租賃協議,由建信住房負責房屋硬裝與軟裝的改造,廣東夢享主要負責項目日常運營管理和后續維保服務。
現在再去北山村,炭灰與明黃交錯涂刷的墻體異常顯眼,入口便是“夢享社區”四個大字。,昭示這是Dream land。社區運維負責人王先生笑稱,取色寓意“前途輝(灰)煌(黃)”。
炭灰與明黃交錯涂刷的墻體取色
寓意“前途輝(灰)煌(黃)”
社區住著4000多位年輕人,他們大多在22至27歲之間、人均月收入七八千,交著1300元至1800不等的月租金,有人住3個月,也有人住2年多。
北山夢享社區不僅有2000多套房源,還有圖書館、電影院、健身房、菜地、創意空間等公共區域。2020年初,炫哥在社區找了間3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房,開了一家咖啡廳,月租金2000元。
拎包入住的年輕人在這里很容易同時感受到“獨立的小家和熱鬧的大家”,也有人在這里遇見未來的“家人”。
“有些租客因為活動認識,相戀,然后兩套房換成一套房;也有租客相戀后結婚生子,搬離了這里?!蓖跸壬鷱娬{,這里的小戶型和房屋設施規劃并不適合有孩子的家庭和老年人,“就是為年輕人準備的社區?!?/p>
在廣州這樣的大都市中,不同背景、職業、文化的人往往可能聚集到一個街區,并形成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心,頗有心理及文化特色。
在城中村改造的社區里,很容易看到向上的力量,一種積蓄中的蓬勃的力量。一個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北山夢享社區的圖書館里都坐滿了人,“他們都是在準備考研的?!蓖跸壬p聲說道。
對年輕人而言,仰視房子不如仰視夢想,因為每一代人的夢想都很昂貴。
村民的新生活
在廣州,“珠江新城”是一個用來衡量位置坐標的基準點。
比如從北山夢享社區附近的地鐵站坐地鐵到珠江新城需要20分鐘;比如從白云機場附近的廣州空港文旅小鎮坐地鐵去珠江新城只需要34分鐘——澤峰掐表算過。
澤峰擁有一家網紅直播團隊,主做農產品短視頻。這個基地選在白云區人和鎮鳳和村的空港文旅小鎮,他在2019年第一次來小鎮考察時就做下了這個決定。
當時小鎮一期剛對外運營。而時間再往前推兩年,這里是機場邊的“空心村”:沒有街面,沒有門面,出城的路只有一條土路,有車過車,無車便沒入道旁的雜草中。村民想查詢社?;蜣k理其他金融業務,需經由土路出村,穿越106國道京廣線,騎摩托約半小時才能看到銀行。
項目一期所在的鳳和村紅一社區曾一度僅余70多人,且以老人和孩子為主。每家村民都建有多間村屋,卻因無人居住而放棄打理,只留毛坯形態。青磚泥墻,無鎖無窗,雜草叢生,一派蕭索。
“也沒錢去修屋?!?9歲的村民劉阿姨有兩個兒子,均靠打工營生,自家的農田以每年1500多元/畝的價格外租,大部分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鳳和村正中有一風水塘,村民卻習慣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塘,漸成臭水池。生活就像這一池水,淤泥越積越厚,氧氣稀薄,曾經的一汪活水變得死氣沉沉。
2016年,白云區在機場附近規劃航空特色小鎮。鳳和村是小鎮項目的啟動區,需要村民暫時搬遷后進行整村房屋微改造——拉管道鋪設水電煤等基礎設施,將舊有磚木結構房屋重新加固,重新粉刷房屋外立面,內部進行簡單裝修,盡量“修舊如舊”,保留嶺南民居原生態。
但留守的村民不理解也不同意。即便勸說他們暫時搬離,給項目團隊1年時間翻修,完成后原址遷回,也遭到了部分村民拒絕。
當談判的切入口變為空屋租賃時,局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村民被告知閑置村屋按面積大小,每年可拿到約10萬租金;而農田被改造后,每年可拿到5000元/畝的租金,村民們心里的賬本逐漸清晰起來。
建行憑借住房租賃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拿出了一份與同行不太一樣的方案,并順利地成為鳳和村改造項目的綜合金融服務商,深度介入美麗鄉村建設。
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建行住房拿下了580套村屋租賃權,項目一期共推出長租公寓近200套,盤活了村民空置房屋資源,也為來穗人口提供了實惠的住房資源。
26-50㎡不等的長租公寓均配有家電家具和智能門禁、24小時保安人防,公寓樓內還有健身房、舞蹈室、公共廚房、公共客廳、棋牌房等空間。
鳳和村的公寓在機場服務人員、空乘人員里很圈粉。公寓越來越緊俏了,創業者澤峰記得2019年剛入小鎮時,還能挑選房間,如今只要有房就好。
原本主要服務于空港、航司員工的長租公寓
在建行的介入下吸引了更多廣州新市民入住
他的“村播”王國里,目前已簽約49位主播,提供食宿是他提供給主播的福利——除了租下數十間公寓,澤峰還聘請了一位村民為主播做兩餐飯?,F在每月都有60多人前來應聘主播崗位。
今年以來,農產品直播盡顯紅利。在2020年2、3月份澤峰團隊的兩場助農直播中,廣東徐聞菠蘿賣出95000件,合計340噸——他原本預計只能賣出2萬件。
來找澤峰的各地干部越來越多,各類合作與培訓應接不暇,他規劃中的“一人一貨一村”網紅經濟正逐步推進。
在這座六層樓高的公寓里,既住著月入10萬的網絡主播,也住著還在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
萬同學是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今年畢業的研究生,想在數據算法方向尋找工作的。求職中的萬同學,2020年夏天從鄭州坐200多塊的慢車來到廣州,住在700元月租的大學城區域。
沒有工作時,每一分花費都需要計算。萬同學開始在微信上搜索便宜的租房信息,他打出各種組合詞,直到“高校 住房 福利”這組關鍵詞把一條信息推到了萬同學眼前:
建行廣東省分行聯合住房租賃企業,提供2000套優惠房源,保障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的住房。
很快,萬同學“長租安居”申請被通過。他拉著一個行李箱入住鳳和村的長租公寓,享受著三個月的免租期,免租期到期后可按房租標價的七折長住。
村居環境改善后,有5、6戶村民共計十余人從海外回來定居。這些年過60的老人,賞著風水塘里的錦鯉與睡蓮,穿行在有150多年歷史的馮安街巷中,出走半生,如今閑適自得。
房屋——向著美好生活流動
這個時代裹挾著人們對住房的理解。
歷經分房、買房、租房變遷后,人們開始接受多元化的居住可能。人口的流動讓這一代人不再囿于“安土重遷”的思想。讓曾經的不動產“流動”起來,是應對復雜局面的新思維。
在我國,房屋租賃人口自2017年開始保持穩定增長,2018年為2.1億人,2019年和2020年都保持在2.2億人的規模。在這背后是龐大的租房需求,和亟待流動的閑置房屋。
2018年3月,建行推出俗稱“存房”的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這被視為建行深度參與住房租賃市場的手段與工具。政府、金融、企業三方必須協力,以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
建行在空港文旅小鎮落地
黨建活動基地、羊城安居工作室
為應對新局面,建行“住房租賃戰略”逐漸延伸到普惠金融層面。在拓展了城中村存房、政府直管公房存房等模式后,建行加入住房租賃業務這片“藍?!钡膯T工也越來越多。
三年間,為了讓更多人安居圓夢,建行廣東省分行為2897家租賃機構提供了資金和平臺賦能,累計發布房源221萬套,存房超過26萬套,為近3萬戶個人和企業盤活了閑置資產,為25萬戶家庭找到了安居之所。
只要齒輪滾動起來,終會不斷趨近我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