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如何破圈?

“公益機構應更傾向于借助已有的優良資源去進行傳播,提升品牌價值。只有在提升了品牌價值,展現了品牌形象與個性后,公眾才會對機構或組織的品牌有更多的了解?!?br />
“以人為核心的報道才是好的報道,真實共情的內容往往比炮制的所謂的正能量內容更受歡迎?!?br />
“一個合格的公益傳播者需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敏感度。要了解民商法和慈善法的適用范圍,了解法律對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和著作權的定義?!?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呂宗恕

學員身穿統一定制的polo衫在第三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背景板前合照。 (鄧賢君/圖)

2020年11月6日晚,25歲的黃宇和往常一樣躺在床上刷手機。他的床頭柜上放著“北京水滴匯聚公益基金會”字樣的工牌。

當晚7時,由南方周末主辦,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壹基金、南都公益基金會聯合資助的第三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公布入選學員名單。當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入選學員列表上,黃宇激動地從床上跳了起來。

“怎樣讓自己做的公益項目出圈?怎樣讓自己的公益組織被更多的人知道?”等等這些有關公益傳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黃宇。作為項目主管,黃宇身兼多職,負責項目對接的同時還要負責品牌傳播,他意識到新媒體的發展,給公益傳播帶來了更大空間,但同時苦惱于如何實現更專業、更準確的傳播。

黃宇的焦慮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不少公益組織傳播官的壓力。公益人急需提高自身的傳播專業能力,尋求公益傳播“破圈”的有效途徑。

黃宇當晚就確認出席,準備前往廣州上課。在那里,他將在9位授課講師的帶領下,與其他49名學員共同探討有關公益傳播的核心話題。

師資與理念:多位專家授課,項目面向公益組織招生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師曾志等9名受邀講師,分別來自傳媒、法律、教育及公益組織等多個領域。

這是繼2018年、2019年之后,南方周末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本屆獎學金班主題是“新形勢下的新公益與新傳播?!?/p>

“這屆獎學金班從項目理念到具體執行,我們稱之為公益獎學金班2.0?!迸c以往兩屆不同的是,本屆獎學金班回歸項目設計的初心,培訓對象是公益組織而不是媒體記者。除此之外,學員往返交通及住宿費需學員自行承擔。即便如此,報名的學員仍然很多。

在為期5天的網絡報名中(10月30日22:00-11月4日24:00),本屆獎學金班共計收到有效報名153人。在經過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汪亞純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