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連個說心里話的人都沒有”
“當她們的工具價值慢慢消失,子女長大離家,丈夫對她們沒有更多要求后,這些女性的生活變得空閑,但也突然感受到生活的匱乏。這時候,她們可能會把以前壓抑的情感需求與對自我價值的追求重新找回來,甚至放大?!?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中老年女性的心理情感缺失,不僅存在于農村婦女身上,也存在于城市婦女身上。圖為2015年北京的空巢老人姚樹華,電視是她的唯一陪伴。
被曝光一個多月后,假靳東仍未消失。
2020年10月,江西一名61歲女性因迷戀“靳東”離家出走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短視頻平臺上的假靳東與其背后的產業鏈浮出水面。2020年11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晚上十一時點開抖音,假靳東的直播間不停地播放音樂,不時穿插一名中年男性的聲音:“弟弟最近不太好,工作太累了,姐姐也要注意身體,太累了我會心疼的。你可以在直播間多陪陪弟弟,點小心心?!绷璩績牲c半,仍有三十多人在夜深人靜時守候直播間,并發送著思念的話語。
張桂花在其中十分活躍,由于出手大方,她在禮物榜排名第二。她創建了一個55人的群,群里有男有女,大家除了每天問候“家人好”之外,就是在這里分享自己的抖音視頻。張桂花每天都會分享十幾條,近一半與“靳東”有關。
43歲的周秀娟與現實世界中的靳東同年,她小學五年級輟學,十幾歲時外出打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她的傾訴不時從微信對話框彈出,說起她工作一天后紅腫的腳和感冒引發的不適,主動索求關心。一并發送的,是“靳東”的短視頻以及她與“靳東”的“合拍”。
大多數沉迷假靳東的女性與周秀娟有相近的背景——四十歲以上,出身農村,文化水平不高。
陜西高校三位學者曾研究農村老年女性的孤獨感,他們分析了2009年該省農村1012位六十歲以上女性的生活福利狀況調查數據,認為“農村老年女性中有時感到孤獨的占總數的50.4%,經常感到孤獨的占24.2%”。(《社會支持對農村老年女性孤獨感的影響研究》,2010)
“50、60、70后女性是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在中國仍處在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的時期,身為個體的她們尚且沒有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又面臨著社會價值觀的劇烈變化——新中國成立初期強調婦女能頂半邊天,改革開放初期曾爭論女性是否應該回歸家庭,結束了計劃生育的歷史階段,又進入二孩政策的開放?!蔽靼步煌ù髮W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社會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雪燕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經歷過這些時期的女性,她們的孤獨感會更強烈,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處于不穩定的、不完整的狀態,不斷打破又重塑,而女性自身的價值觀也在其中動蕩著?!?/p>
關注到假靳東事件,楊雪燕既憤怒又同情——詐騙團伙對準尋找感情出口的弱勢群體?!拔艺J為事件的核心在于傳統性別規范與現代化個人價值之間的矛盾沖突?!睏钛┭嗾f。
南方周末記者在這些“假靳東事件”漩渦中的女性身上,常常能感受到復雜的矛盾感,她們紛紛在假靳東的短視頻下留下強烈的愛意表達,但她們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提問時又自卑地否認這種喜歡。身為這個時代的個體,她們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