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0億的包子鋪,背后是神秘的“安慶包子幫”

廣州自洲包點、北京蒸功夫、杭州包客里、蘇州天添,這些獨霸一方的包子品牌的老板,都是安徽安慶人,更準確地說,是懷寧縣江鎮人。

“江鎮人對吃早點人的心理研究已經深入骨髓了,但凡江鎮人來做包子了,本地包子鋪連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發自:安慶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李兵略顯神秘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別看包子生意不起眼,“一年至少可以賺個50萬”。 (視覺中國/圖)

一家上海的包子鋪,年營收超10億,一個月前成功上市。

這不是天方夜譚。2020年10月12日,被稱為“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食品(605338.SH)登陸A股,連續11個連板,到了11月17日,其股價已經翻了四倍,總市值超過130億元。

巴比食品的創始人名叫劉會平,來自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江鎮鎮。他被業內視為“安慶包子幫”的龍頭老大。

在江鎮3.7萬人中,就有1.5萬人從事面點行業。其實這里并非小麥產區,當地餐桌上鮮有面食,卻成了聞名全國的“面點師之鄉”。

江鎮人外出做包子,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末。經歷30年闖蕩,足跡遍及全國,連陜西、山西這些以面食為主的地區,都出現了江鎮人的身影,北上廣深也多處可見安慶包子。

廣州自洲包點、北京蒸功夫、杭州包客里、蘇州天添,這些獨霸一方的包子品牌的老板,都是安徽安慶人,更準確地說,是懷寧縣江鎮人。

與沙縣小吃、蘭州拉面不同,安慶包子從不強調自己的地域。當地人喜歡什么名字,安慶包子就叫什么名字。當地偏愛什么口味,安慶包子就做什么口味。

如今行走在江鎮,空氣中尋不到麥香,反而彌漫著竹子的清香。當地沒有小麥,隨處可見的都是蒸籠店。 (南方周末記者 羅歡歡/圖)

“發饃饃”發成了萬元戶

土墻上密集出現安琪發酵粉廣告時,江鎮就到了。這是長江支流皖河邊的一條狹長地帶,南面是皖河沖擊而成的灘涂圍場,北面是大熊山余脈,連綿不斷的低矮丘陵。江鎮耕地極少,曾是懷寧出了名的窮地方。

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對當年的貧窮有著深刻記憶。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全家六口人,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糊口。每天清晨四五點,父母就會外出勞作,夜里七八點才回到家中,“晚上就是菜泡飯,中午如果能吃上一點米飯,那都是不錯了?!眲秸f。

這幾乎是大多數江鎮人的生存狀態。江鎮人大主席劉宏生當年在鎮里財政所上班,江鎮農業稅比周邊都難收,“大家都揭不開鍋,只能套了豬去抵稅,天天和農民吵嘴”。

江鎮過去是安慶重要的水路碼頭,也曾繁華一時。董紅軍曾在江鎮當過黨委書記,在他看來,江鎮人骨子里有種敢闖敢拼的沖動,“甘肅寧夏這些西北地區,很多人窮苦一生,也不愿意出去,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江鎮人一直都在謀出路”。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江鎮男人去黃山市祁門縣扛木料,女人們則去江南采茶。1980年代中期開始,又出現一批回收廢品熱,很多人到城市拾荒回收廢品,也有一部分人到廣西開二手手機店。

1987年,19歲的何曉紅和哥哥一起去歙縣開了家饅頭鋪,他是鎮里公認第一個外出做饅頭的人。他的這次冒險改變了江鎮的命運。

創業前三個月,何曉紅因為不會生火,沒有成功做出過一鍋饅頭。他解釋,“在家里都燒柴火,壓根兒沒見過煤”?;巳齻€月,何曉紅才將火候摸清楚,“一開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