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十二年探路, 終于反到互聯網
“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執法部門從未對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攜程、滴滴、京東、美團等VIE架構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公開批準,或因未事先申報而執行處罰”。
對互聯網企業執法較少,與政府對互聯網產業長期采取“審慎包容”的監管原則有關。
反壟斷機構合并后,人數編制縮減至45人。歐盟和美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是兩千多人?!爸袊姆磯艛鄨谭ú块T,一個人干五個人的活?!?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過去12年里,騰訊共投資企業763家,阿里巴巴549家,他們的掌門人被公認為業界“大佬”。
2020年11月15日的深圳,人們還穿著短袖。當天,福田區的一家酒店迎來了神秘嘉賓,他們是中國反壟斷領域的一批專家,還有來自多家互聯網巨頭公司反壟斷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律所代表。他們來開一場競爭政策研究的學術會議,不對外開放。
四天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掛出一則公告:《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下稱“指南意見稿”),其中將平臺定義為“互聯網平臺”。
公告甫一面世,國內互聯網巨頭股價集體暴跌。人們開始對指南意見稿的“殺傷力”進行各種分析和猜想。
在上述會議的茶歇期間,南方周末記者與一位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的專家咨詢組成員聯系,對方說,“不要亂猜,這是正規的(流程)。只是正好趕上了?!?/p>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現任主任是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王勇。機構人員配置大多為各部委的副省部級干部。辦公室設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并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承擔該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該委員會的專家咨詢組是一個提供咨詢意見的機構,專家以兼職形式參與工作,不領薪資,但仍受相關工作紀律約束。咨詢組成員由該委員會根據各方面條件遴選,自2011年12月起,每四年產生一屆專家組,目前為第三屆,成員共17名。
上述專家補充,“實際上從去年就開始討論互聯網的一些現象和案例,然后修法、修訂部門規章,里面都有互聯網的影子。(指南意見稿)就是把所有涉及互聯網的問題捏在一起了?!睂ζ涑雠_背后的更多細節,上述專家以“涉及工作紀律”為由拒絕透露。
反壟斷“禁區”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自2007年反壟斷法頒布后,就長期關注其執法進展,并對2008年該法實施后的執法公示信息做了詳細匯編。
反壟斷法中有四類壟斷形式,分別是橫向與縱向壟斷協議、經營者集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行政壟斷。最常見的是經營者集中,表現為VIE架構的互聯網企業的并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二選一”為典型;壟斷協議則涉及用算法固定價格或與同行達成共謀等行為。
根據經營者集中申報要求,達到標準的并購應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申報有兩個條件: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年度全球范圍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且至少兩個經營者上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至少兩個經營者上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均超4億元。
據劉旭統計,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執法部門從未對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攜程、滴滴、京東、美團等VIE架構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經營者集中行為公開批準,或因未事先申報而執行處罰。多起互聯網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例或未獲立案或無調查結果,比如京東向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阿里巴巴“二選一”。
劉旭描述,互聯網行業就像反壟斷執法中的“禁區”。對此,前述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回應,“不能說(執法機構)沒有動作,我們還有反不當競爭法和電子商務法?!?/p>
反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