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手記丨觀《游神考》記
(本文首發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又可
(圖文無關)去年初,我終于看到了《游神考》的未定版。
至少是七年前了,黎小鋒就跟我講這個事情,說他在陜北發現個人,挺有意思,想拍,但這回不想拍紀錄片,想拍劇情片。我聽他說了這個人的一些事,也覺得有意思,支持他拍劇情。國際影壇有不少拍紀錄片出身的劇情片導演或始終跨界工作的,老的不說,新的給我印象深的如俄國的拍《霧林寒戰》和《溫柔女子》的謝爾蓋·洛茲尼察就是一例。
第二年我和小鋒在韓國釜山影展見到,聚在一塊兒再聊這個事情,聊到阿巴斯。阿巴斯的一些電影在劇情和紀錄之間平衡得很美妙,他似乎只在乎他的攝影機與世界之間的一次相遇,一次盡可能陌生的、可以打開一扇新門的旅程。他將電影看得這么單純,卻不是回到“工廠大門”(電影發明者盧米埃爾拍攝的片斷)。在紀實的深處,阿巴斯實驗性地利用劇情,反思電影本體的生成。小鋒這回應該是被他發現的人及其“劇情”激勵著了,不然不會在他拍了幾個不錯的紀錄片之后,忽然有拍劇情片的沖動。他之前的紀錄片都不同程度地存有劇情的潛流,好在小鋒也是個詩人,知道如何避讓人物命運的刻奇。他這回計劃中的劇情片之途是有風險的。這個他心里應該比我更清楚,但他一直在為此努力。
又過了兩三年,小鋒突然來電跟我講,劇情片做不了了,什么原因他也說得不太清楚。資金問題應該是原因之一,但這其實不應成為一個無法解決的困難。有沒有更深一層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我聽到這個“不好”的消息時,倒沒太為他感到遺憾?!澳蔷团募o錄片吧,更穩妥些?!蔽覒撌窃陔?/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