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國度?夢想的國度? 一名中國大學生眼中的美國選制“長短”
選舉到底選擇最優秀的,還是觀眾和選民眼中最滿意的?當年火熱的“超級女聲”大賽李宇春能夠當選,《經濟學人》解讀說,“為什么選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差的一個歌唱者,是的,這就是民主”。因為觀眾滿意。
責任編輯:朱紅軍
聽證會利與弊
9月18日,我就坐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身后,聽著國會議員們對其輪番炮轟,為何政府救市要用納稅人的錢,如何保證7000億美元能夠收回,為什么沒有提早防范危機等等。
一場近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襲擊了美國大選。爭議紛涌中,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輪番出席參眾兩院的聽證會,尋求國會支持政府7000億美金救市計劃。
國會山的聽證會其實是家常便飯。平均每天都有數場聽證會在國會山上演。
早在這次之前,我便已旁聽過一場聽證會。那是眾議院亞太事務及全球環境小組委員會主席艾尼·法雷歐馬維加召開的關于美國向窮困國家出口電子垃圾的聽證會。這些電子垃圾有一部分便傾銷到我們學校旁邊的汕頭市貴嶼鎮。
國會議員公然指責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放任管理,言辭之激烈讓我對國會的中立、監督和質疑的勇氣感到意外。
在國會山,帶著大堆攝像設備的我們,心里緊張半天,但卻沒有任何人過來查問。這里,只需經過安檢就可以走進議員的辦公室,無須任何理由。
六十多歲的湯姆·斯坦頓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政府研究中心的經濟學教授,滿頭白發。早在1988年,年輕的他在研究“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巨頭時,就發現其間巨大漏洞,并力推將監管議案提交國會聽證。
在后來的半年多里,他在參議院聯合經濟委員會、銀行委員會等多個部門作證,但兩大巨頭百般阻擾,在聽證會上有議員甚至不讓他們說話,最后雖然允許成立了一個監管機構,但權限甚小,根本約束不了貸款巨頭。直至2007年9月,斯坦頓教授還發表論文呼吁警醒“兩房”的問題。“雖然我們有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