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楸帆:科幻的最大價值在于種下“好奇”的種子
有人說,在國內的科幻作家中,陳楸帆是離核心科技最近的那一位。
原因無他,皆在豐富的經歷中。從百度到谷歌,他有豐富的科技公司就職經歷,目前還擔任了一家動作捕捉科技公司的副總裁,該公司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百強榜》中排名27位,科幻寫作只算是他的副業。
但就是這樣副業卻讓他“小有成就”,從短篇的《麗江的魚兒們》到中篇的《星云4:深瞳》,再到長篇的《荒潮》,他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科學素養構筑出一個又一個科幻世界。
而這一切所謂“虛幻”的世界對陳楸帆來說都很重要,“科幻能夠激發很多人對于科學技術,對于宇宙,對于自然,對于人類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
科普與科幻
2020年11月15日,在一場由騰訊主辦的科學脫口秀上,陳楸帆參與了關于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空間與倫理邊界的對談。就在當天上午,他還以評委的身份參加了騰訊俱樂部騰訊X-Talk專場沙龍,而這場沙龍的辯題正是陳楸帆的領域:你是否支持人類與仿生人談戀愛。
在他看來,技術還在不斷的演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認知與接受的程度一直都是比較緩慢或被動地發生變化,對于這類問題,除了站在科技的視角探討外,還需要代入更多人文的視角。
這是科幻所具有的魅力,會被認為是科普的最佳途徑。
一直以來,“科學家”這個詞往往帶著神秘色彩。知識是有門檻的,科普工作實際上是將知識大眾化的過程,其本質是一種社會教育。在如今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興科技對普通人而言更需要一個普及的平臺
在陳楸帆眼里,國內目前的科普水平還亟待提高。在美國,許多諾獎級別的科學家都會參與到科普中去,他們寫作科普讀物,也會去擔任科幻電影中的科學顧問。
相比之下,“我們其實還沒有很好調動科研工作者的力量”,他說,騰訊這次的X-Talk也邀請了許多科學家,一起討論一些大眾關注,但又不是很清晰的科學觀念,這也是一種努力。
科普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讓知識轉化為能夠被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知識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互動性,能夠吸引年輕的受眾。
除了依靠“科學家們”的力量,影視、游戲等形式都能有效的完成科普的工作?!暗珰w根結底都需要有一個轉化”,陳楸帆認為,知識需要以更具趣味性的,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裝,將晦澀難懂的術語,淺顯易懂地傳遞給大眾。
除了科學家、科普作家的努力外,許多科技公司也都在不斷嘗試。
由騰訊出品的“和平精英”是目前全網最火的手游之一,“吃雞”甚至成為青少年之間的特殊詞匯,其普及性與廣泛性可見一斑。就在其近期某幾個更新版本中,海島地圖的原始出發點變成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度還原了原館樣貌,玩家可以走進博物館參觀部分展品。
這被稱為騰訊最具藝術氣息的科普聯動,陳楸帆樂見這樣的努力,并表示自身也會和一些游戲開發者探討在游戲中融入科學知識的問題。許多主機游戲都與科幻相關,玩家在游戲的過程中主動或者被動接受一些科學的信息,這也是科普的一種形式。
對陳楸帆而言,科幻則是一種更加開放的科普形式。
身為一個科幻作家,他并不認為科幻作品能夠預言什么,所謂預言成真也許只是某種巧合。在他看來,科幻作品在當下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種下好奇的種子。
據他的觀察,許多互聯網從業者都是從科幻小說開始對科技產生興趣的。
好奇與想象
騰訊的X-Talk被定義為“一本正經‘大開腦洞’的活動”,其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回響”好奇心。
“好奇心是進步的起點”,陳楸帆認為,好奇心、想象力需要從青少年開始培養,未來科普教育的工作也應該更加傾向于青少年。
在10歲之前,陳楸帆看了許多科普科幻作品,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思考關于宇宙、人類、大自然的問題?!俺赡耆似鋵崨]有這個功夫,生活壓力也很大,要上班,其實沒有太多時間、空間去思考這些問題?!倍嗌倌甑念^腦處于更加開放的狀態,更加樂于接受新事物。
孩子天生就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一個不得不直面的情況是,我們的市場上缺乏面向青少年的優質國產科普讀物?!耙郧叭セ顒?,有家長說在市面上找不到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看的國產的科幻作品,能買的全都是國外的,水平一看就相差很多?!?nbsp;
另外,科普教育也面臨地區差異的問題。陳楸帆提到,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老師在科普教育上會更有熱情,有些老師自己也喜歡科幻,而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老師會普遍覺得這些東西沒有用。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因為必須要跑出那個地方,人生走出一條新的路?!标愰狈硎?,“所以現在給大家的一條出路就是要考到大城市里去才能夠改變人生,所有的導向都往這個方向去,就很難做一些底層的改變,這是最基本的東西?!?/p>
如今,科技創新已然成為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如何在基礎教育中將孩子的想象力找回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采訪前一天,陳楸帆正好給某平臺錄制了針對小學生的想象性作文課程。在網課中他會教孩子一定的方法,讓他們展開想象。
這種想象并非胡思亂想,而是良性的、理性的、建設性的,是有科學依據的。在他看來,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需要多方的努力。
陳楸帆建議,“學校方面要把這個東西納入大綱,可以參與考評,現在都要往分數上靠,否則家長沒動力。另外家長自己得有這方面的意識,知道這其實對小孩特別重要,未來肯定比拼的是創造力、想象力,否則科技創新從哪兒來?”
在實際操作上,陳楸帆會與一些專業教育機構合作,在每年舉辦的全國中小學生的科幻征文比賽中擔任發起人或評委,并與一些重點院校合作,“如果在比賽中拿到一個名次,就有可能被推薦去重點高?;蛘呒臃??!?nbsp;
一旦事關升學機會,就不乏報名參與的學生。去年這個大賽的報名者有二十多萬,最后接收了十幾萬學生。
對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需要科學家、科普工作者一起努力。陳楸帆用“講究”形容這項工作,“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加入進來,因為他們是最專業的,但他們可能也需要一個像我們這樣的,可以幫他們轉化講故事的角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