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正軌”的拜登時代:美國能否走出“冷內戰”?
不少美國人擔心,國家正處在新內戰的邊緣。不管是在南北戰爭時期,還是在越戰時期,美國都經歷了與今日類似的分裂局面。拜登勝選能否避免美國社會的兩極化加劇呢。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黃劍
拜登 圖/人民視覺
2020年總統大選突顯美國社會分裂成不同的顏色。與2016年相比,這種分裂與對決在2020年的美國愈加嚴重。過去四年,美國經歷了特朗普的反建制、反民主、反傳統、反精英、反腐敗、反移民,拜登即將繼承一個更加對立和分裂的國家。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11月14日發表文章,認為美國正陷入伊拉克式的未來,民眾失去了對國家的認同感。面對這樣的困境,拜登將如何應對已經陷入“冷內戰”的國家,并回應反建制的怒吼聲?
美國的“冷內戰”狀態并沒有隨著此次大選的結束而終結,這與1861年爆發的“熱內戰”——南北戰爭——不同。特朗普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指控民主黨在大選中腐敗和欺詐。這只能進一步加劇其支持者拒絕接受大選結果。這場總統大選,再次凸顯了美國社會的分裂加劇。
拜登以創紀錄的7800多萬張選票當選總統,失敗的特朗普則獲得了7300多萬張選票,創造了歷史第二高紀錄,四年前,他獲得了6100多萬票。拜登不僅比特朗普多了近500萬張普選票,也贏得更多選舉人票。拜登雖然獲勝,但要面對大量特朗普支持者的挑戰,而且,民主黨內的進步派與溫和派之間也矛盾重重。
拜登在華盛頓從政長達47 年,一直擅長向美國國會山議事廳的另一邊伸出雙手,與對手達成妥協。如今在美國社會處于分裂和對立時,他將如何開始在白宮的四年歲月?他是否可以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治愈分裂的美國?這將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但至少這場大選的結果,避免了美國搖搖欲墜的民主制度從懸崖邊跌入萬丈深淵。
11月7日,美國波士頓,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者抗議選舉結果,與正在慶祝的拜登支持者發生對峙 圖/人民視覺
藍紅對立:美國難以避免陷入“冷內戰”?
路透社和益普索(Ipsos)市場研究公司上周進行的一項全國民意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認為拜登贏得了大選,其中,每個民主黨人都說拜登已獲勝,但竟然超過四成的共和黨人不相信拜登贏了。11月14日,右翼陰謀論團體“匿名者Q”、白人至上團體“驕傲男孩”、極右武裝組織“守誓者”等在華盛頓集會,支持特朗普。
在這次大選中,拜登贏得了女性、年輕人,以及非裔、亞裔和西班牙裔選民的支持。特朗普失去了不少郊區白人、老人的支持,但在保守的小鎮和鄉村依舊占據優勢,同時令人意外地獲得數量可觀的非裔和拉丁裔選票。美國不同族裔之間對政黨的認同已經明顯分化,非拉丁裔白人選民有相當大的比例被認為是共和黨人,而高達四成的民主黨注冊選民為非白人。政黨認同方面也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56%的婦女是民主黨支持者。
換一句話說,盡管拜登重新獲得郊區選民的支持,但是依舊無法吸引保守的小鎮和鄉村居民,美國過去十多年來的政治版圖并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盡管拜登重新囊括“鐵銹地帶”的多個州份,并且出乎預料地攻占了一些傳統的紅州,包括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卻失去了奧巴馬曾經贏過的北卡羅來納州和佛羅里達州。
四十多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大部分的州份都屬于搖擺州,如今的大選勝負只取決于少數幾個州。共和黨無法撼動選舉人票最多的加州和第三多的紐約州,民主黨也無法撼動選舉人票第二多的得克薩斯州。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搬到可能不會遇到持相反政治觀點的社區,這樣的地理差別短期之內將不會發生變化,且日益嚴重。
因此,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與2016年相似的故事。2016年,被精英階層拋棄的美國藍領白人,從特朗普反建制的口號中看到了希望;2020年,一群被特朗普“無法無天”的管治方式嚇壞的自由派和建制派,力阻特朗普連任。四年前,特朗普在幾個關鍵搖擺州對希拉里勝出的幅度較小,但拜登在這場大選中也主要依靠六個搖擺州,包括亞利桑那、喬治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