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關后的澳門,安靜地迎客
周五晚上,新澳門人Yuyu發了一條朋友圈,“5點半還在珠海辦公室努力,7點半已經在廣州擠地鐵,大灣區生活圈就是這樣來的?!痹囅?,如果疫情結束,港澳也都徹底實現一地兩檢快速通關,覆蓋廣州、深圳、東莞、惠州、香港、中山、珠海、澳門等地的大灣區,還真就是一個超級都市圈。
責任編輯:楊嘉敏
2020年9月23日起,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游簽注。申領人憑有效出入境證件、7天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及“粵康碼”綠碼,均可順利通關進入澳門。
略帶寂寥的龍環葡韻住宅群
澳門“小白”,疫情之年首次出境
“你真是憋壞了吧,非要出境,疫苗能打了?”,“關14天?”
在我往返珠海澳門的朋友圈,留言顯現出一種在信息高度透明年代的信息不對等,可見,疫情以來,以往司空見慣的出境游哪怕只是港澳游,都變得遙不可及,9月底澳門復關、簽注開放的消息,也就沒多少人真正關注和記住。
而澳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34個一級行政區劃內,我最后一個沒到過的地方。于是剛一恢復簽注,我就在家鄉昆明完成了人工辦理,準備利用航司的國內隨心飛產品,隨時從珠海過關打卡。按照赴澳旅游需持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我提前在重慶西南醫院出了報告,然而要抵達拱北口岸前,才發現這份陰性報告竟然沒自動關聯上國務院客戶端和粵省事的小程序。
麻煩來了,按照關口有著充足提示和指導的“廣東-澳門轉碼”操作,我的核酸檢測一欄被打上了警示性的紅色感嘆號。確實可以手動上傳檢測機構的相應證明,但要等一天以上,電話咨詢廣東12345,得到的答復是,“可以憑檢測機構的核酸陰性紙質證明或電子證明通關”,客戶著重強調的“或”,讓我放心了。然而,這只是廣東邊檢對出境的規定,澳門邊檢那邊還是客氣地讓我回到漫長過關通道的免稅店區域,將西南醫院公號里帶有檢測機構名稱和核酸陰性報告的頁面,合并打印在一張A4紙上,再在紙張背面手寫一句“此次檢測方法為鼻咽拭子”的聲明,才總算放我入境,順便交待,“保留好這張紙,進各家賭場都會要看?!?/p>
一位經常往返于珠澳兩地的朋友告訴我,其實手續不全也沒關系,可以在拱北口岸對面花70塊錢測核酸,旁邊咖啡店坐上6小時就能出結果。這位朋友說自己今年已經挨了30次插喉嚨或插鼻孔,“感覺完全不疼”。
總之,我來到了祖國土地上的第34個一級行政區,并自我安慰,有點波折才更像在旅行嘛。曾經常年在外游蕩,本該習以為常的手機網絡轉換、貨幣兌換,也成了不再習慣的新波折。尤其是現鈔這回事上,近一年的內循環旅游中,只需要一部手機為伴,即便澳門今年來各商戶也都開通了微信或支付寶支付,但短短停留幾天,若不想辦張“澳門通”,搭乘單程6澳幣的公共交通,就得隨身揣上很多零散的硬幣。
2020年11月的大三巴不會擁擠。
比香港慢得多的步行速度,是作為澳門小白的我抵達后留意到的第一個城市風貌。這或許既證明著比香港緩慢和休閑的生活節奏,也證實著人口密度冠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