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扶貧的節骨眼上——南方周末“2020企業參與扶貧論壇”群策群力
▲ 2020南方周末筑夢者公益大會現場
“堅持,就會改變?!?nbsp;
當這幾個字在PPT掠過,議程緊湊的筑夢者公益大會現場開始活躍起來。
11月20日,在南方周末主辦、碧桂園全程支持的2020企業扶貧參與論壇上,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丁亞冬高屋建瓴,從社會扶貧的大格局講到中扶會協力合作伙伴參與社會扶貧的各個典型案例,將其長年來奔走于脫貧攻堅戰的發現與成效一一道出。
“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是我們一個重要的責任,也是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重要體現?!?nbsp;
▲ 丁亞冬(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
丁亞冬發言雖針對中扶會這樣的社會組織,但在黨綱引領下,這個重大的責任同樣適用于參與社會扶貧的各企業及受益主體。
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的影響之下,大批企業一時間甚至到現在還面臨生存困難的問題。自身遇到危機,“參與扶貧”立馬變成了靈魂叩問:
還能參與嗎?還想參與嗎?怎么繼續參與?
由何催化脫貧攻堅?——企業參與,向善的助推器
▲ 田沖(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國強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
“讓農村成為城市向往的奢侈品?!?/p>
論壇上,田沖提出了碧桂園鄉村振興的下一步目標。
這個愿景令人產生很大的想象空間。人們之所以想要住在城市,是因為醫療、教育環境等良好的住房條件。如果有誰愿意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為農村建設好的配套設施,我們同樣會向往到農村生活。
田沖是碧桂園集團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也是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副秘書長。這兩個職位背后代表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企業型社會組織的雙重身份,是碧桂園開展扶貧工作的基石,也是其聯合各界社會力量發展“社會扶貧共同體”扶貧的起點。
據田沖講述,1997年集團創始人楊國強捐出了100萬——與他那時候一半身家相當,設立幫扶貧困大學生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到了2002年,楊國強又捐出2.6億元——同樣是他當時的一半身家,創辦純慈善、全免費的高中,國華紀念中學。
2018年,碧桂園還將扶貧列為集團主業之一,結對幫扶9省14縣,以不低于一半的精力專門用于扶貧。
從三個“一半”的故事中,可見碧桂園的公益基因與“扶貧”二字息息相關。
資金不是唯一的支持,碧桂園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4+X”幫扶等科學的扶貧模式,以及抓住關鍵“五類人”等創新性的精準扶貧舉措,這些都成為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
“抓住村支書、抓住關鍵的領軍人、抓住關鍵的組織,對于開展工作具有巨大好處?!碧餂_解釋。
作為人類社會中效率最高的資源組織和利用模式之一,企業極具創新性,有能力高效解決貧困地區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鏈接問題,這足以將貧困地區發展快速拉入現代經濟體系,增強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
在民企探索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模式之外,央企打造開發性金融扶貧樣板的經驗也飽含借鑒價值。
▲ 石鳳志(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綜合業務局政策與方法處處長)
石鳳志——國家開發銀行扶貧金融事業部綜合業務局政策與方法處處長,用了一串看似無規律的數字“113431”吸引場下觀眾的注意力。
六個數字背后,分別代表1個組織體系、1個明確規劃、3個角度的策略、4種落地思路、3大行動、1個監督體系,均為國家開發銀行確保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的方略。
“我們每年都會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把目標和計劃寫到責任書里面。這個是很管用的,地方的責任非常重?!?/p>
石鳳志提到,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國家開發銀行設立“扶貧金融事業部”后,他們通過制度建設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加大了對脫貧攻堅事業的融資支持。
如何參與社會扶貧?——術業交鋒,博采各路專攻
“我去過中國最西邊的國家級貧困縣,和海拔最高的貧困縣。海拔最高的貧困縣是5200米,那個時候電沒有,道路都不通。那一刻你呼吸困難的時候,你在想這個國家為什么要到這么偏遠的地方去幫助那幾千人、幾萬人?全世界只有中國把扶貧作為一個國家戰略,持續了近三十年?!?/p>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研究院院長李文,一上來便講述她曾作為一線扶貧人員的親身經歷,她提及的戰略是1994年4月推出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當時還處于外部輸血的扶貧節點。
李文給出了自己關于國家扶貧的答案:“這是人類命運引發你去履行的時代責任和使命?!?/p>
感慨之余,如何舉全國之力“脫貧攻堅奔進小康”?
▲ 黃浩明(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教授、副院長)
“誰貧困,就得扶持誰。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精準的識別、精準的幫扶和精準的管理?!?/p>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教授、副院長黃浩明開門見山地點出“精準扶貧”的內涵。
實際上,中國的貧困與西方的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研究并不相同,因為中國的貧困條件相當復雜。我們地大物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就是一個大歐洲。因此,如黃浩明所言,現在有巴基斯坦扶貧專家還在討論他們沒有對口扶貧,而他們也達不到中國對口扶貧的標準。
扶貧背后需要依靠黨委、政府、部委、社會組織、企業、國際組織、國際民間組織等不同公益領域要素的共同奮力,這些扶貧現象的發現與研究對于開展扶貧具有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此外,企業參與扶貧論壇以“大國扶貧,企業樣本”為題,還讓各個領域的利益相關者,通過圓桌對話進行了真知灼見的交鋒。
▲ “大國扶貧,企業樣本”圓桌對話
從何研究企業扶貧?——鉆研深究,復盤中再啟航
值得留意的是,2020企業參與扶貧論壇上,南方周末正式發布了《中國扶貧的企業樣本》專著,該書籍由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 《中國扶貧的企業樣本》專著
全書共23萬字,記錄了扶貧路上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為下一階段鄉村振興提供了頗為及時的參考。
其中,上篇“中國扶貧透視”精選十八大以來的南方周末扶貧報道,通過媒體的視角對中國脫貧攻堅進行全景式觀察。下篇“創新企業扶貧模式”則向全社會征集遴選27家企業優秀扶貧案例,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現企業參與扶貧的全圖景。 南方周末還在會上首次公布《企業參與精準脫貧觀察報告(2015-2020)》與《碧桂園參與扶貧評估報告》。
▲ 孫孝文(南方周末CSR中心主任)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孫孝文指出,《碧桂園參與扶貧評估報告》是實地走訪多地,發放了7270份問卷,并與當地政府代表、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致富帶頭人、碧桂園駐村扶貧員工、深度貧困戶等人進行深度訪談后所形成,對碧桂園扶貧的經驗和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總結。
企業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因其發揮獨特的優勢和資源,積累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扶貧經驗,這些對于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工作、未來的公益事業、今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啟示。
這是無論如何都會載入史冊的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收官、“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每一件大事都在呼喚與期待著各公益要素在我們的公益事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禮記有云:“大道之行,天下為公?!?/p>
為天下人利益而奔走、而服務,是公益之義,也是2020年首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凝聚全行業、全領域向善力量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