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夜飛,“嫦五”奔月|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長征五號點火升空瞬間

2020年11月24日凌晨04時30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在海南文昌發射現場看到,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騰空而起,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向著月球飛去。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

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對于我國探月工程來說,這次任務是“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對于長征五號系列火箭來說,也是今年的收官之戰。特別是,此次發射堪稱本年度最具分量的發射。

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也是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最重的載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中,是由火箭直接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不需探測器自身加速。

“在長征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可以將這么重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是對運載火箭能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中國航天能力的最佳注解?!遍L征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火箭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表示。

“窄窗口多軌道”技術保障嫦娥奔月

此次發射的“分量”還體現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技術創新上。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由于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此次發射是一次接近于“零窗口”的發射,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一旦在發射窗口時間內不能實施發射,“嫦娥五號”的奔月計劃就會受到影響。

為了確?;鸺郎蕰r發射,研制團隊采用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應用“窄窗口多軌道”技術,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每條軌道對應10分鐘的發射窗口,在發射窗口期內,可根據發射時間通過軟件自動選擇發射軌道:如果在第一個10分鐘內發射就選擇第一條軌道,如果在第二個10分鐘內發射就自動選擇第二條軌道......相當于在50分鐘的窗口期中,有5條路可以走。

窄窗口多軌道是提高發射概率和發射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即使射前某個時段出現異常,應急處置延遲幾分鐘,還可以有發射機會。

此外,研制團隊在管理上也采取了創新的方法,通過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對發射前流程進行精細化再造,從過程、崗位和設施維度分別開展梳理和設計,把崗位職責、工作要求和發射流程有機融合,形成了可以指導工作的項目細化表以及工序作業指導書,對發射日當天的各項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導。

長征五號點火瞬間。

“采用發射日流程精細化管理后,發射日當天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項目和每一道工序都有清晰、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每個崗位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達到什么標準、杜絕什么問題,都一目了然,提高了發射日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了低層次問題的發生?!遍L征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玨介紹說。

“大火箭”挑戰長時間滑行

前往月球的路線是“地月轉移軌道”。這是一個大橢圓軌道,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1萬公里。

長征五號火箭點火升空后,要飛行2000多秒才能夠到達地月轉移軌道。為了把“嫦娥五號”精準送達目的地,它要在太空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長時間滑行。

滑行,是指火箭主發動機關機后,火箭靠慣性向前飛行。聽上去絲毫不費力氣,但實際上,長時間滑行對一枚火箭特別是一枚零下200多度的“冰箭”來說,可是個不小的考驗。

長征五號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劉秉介紹說:“從長征五號火箭二級發動機一次關機到再次點火,中間要間隔最長約935秒。在這一開一關之間,‘大火箭’需要完成箭體姿態調整、真空狀態下推進劑沉底、低溫發動機二次啟動前預冷等工作,動作非常多?!?/p>

另外,劉秉還說,火箭滑行時間越長,其在空間輻射影響下的環境變化會更加復雜,低溫推進劑溫度和貯箱承受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設計人員早在研制階段就對大火箭長時間滑行適應性開展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

為了確保把“嫦娥五號”送上月球,研制人員從立項之初就將長時間滑行作為一大關鍵技術加以攻克,并在長征五號火箭首飛以及后來的多次飛行中得到了成功驗證。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王詩堃 徐勉 發自海南文昌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吳明 發自海南文昌

【通訊員】姜哲 高崇芮 左秋紅

【策劃統籌】張志超

(來源:南方+客戶端)

網絡編輯: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