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只擁有一種生活,于是有了文學|李敬澤、梁鴻、笛安等邀你共赴N-TALK“文學之夜”
人不能只擁有一種生活,于是有了文學。
作家在其筆下展示世間百態,從人性到宇宙,從現實到非現實,似曾相識卻又高于日常,合乎邏輯卻更瑰麗詭譎。透過閱讀,我們開始在他人的經驗中想象另一種生活。
如果說“電影發明以后,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文學的存在,又何止豐富了人類的三倍想象。文學像是從具體生活通往無限想象的兔子洞,我們像愛麗絲一樣墜入其中……
南方周末一直以來對中國當代文壇保持深度關注,去年,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首次以純文學作為貫穿始終的話題,邀請了麥家、李洱、陳彥、付秀瑩四位作家共同分享創作歷程和經驗,暢談對文學的思考。
點擊視頻,回顧2019 N-TALK“文學之夜”
12月11日晚,北京,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再次溫暖回歸,并有幸邀請到李敬澤、梁鴻、笛安等知名作家,與廣大讀者在文學中一起體驗新的想象。
李敬澤:身處文學現場
文學編輯、文學評論家、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人民文學》前任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李敬澤持續至今的“文學職業生涯”,有著無數的光環。
2017年,《南方人物周刊》將他評為“年度魅力人物”之一,頒獎詞中這樣描述:
“作為批評家,他既長年扎根在文學生產現場,又登高望遠、獎掖新人。作為文化界的‘高位者’,他始終以‘大服務員’自居,在繁瑣的事務中積累實際經驗、連接精神與現實世界?!?/span>
盡管身份標簽眾多,李敬澤卻曾坦言最喜歡的職業是讀者。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的他,早在六七歲時就看遍了各種版本的《中國通史》。而在70年代,他又因為母親在出版社工作的緣故,讀過了許多同齡人沒法接觸的書。80年代后,他又先后進入《小說選刊》《人民文學》工作,深入中國當代文學現場,既是編輯,更是讀者。
憑著大量的閱讀經驗,李敬澤在90年代中期以后開始進行批評寫作,并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被稱為“敬澤體”。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讀者型的批評家”,在這一代批評家里,李敬澤認為自己是離學院規范和學術體制最遠的,也沒有受過特別的學術訓練,比起遵循學術規范,他更喜歡感性地自由表達。
在他的作品里,無論是《青鳥故事集》,還是《詠而歸》《會飲記》,都可以將其視為李敬澤作為讀者的成果,尤其是從《青鳥故事集》里那些奇怪的書籍和事物就可看出,他簡直就是考古學家和博物學家。他享受這種與異質經驗碰撞和對話的過程,梁鴻曾經評價:“李敬澤把知識解放出來,變為活的紋理,重新編織我們的生活。看似閑話野史,邊角廢料,卻恰恰勾勒出歷史形成的另類邏輯。”
如何在閱讀中為寫作汲取養分?12月11日晚,北京,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敬澤的文學人生。
掃描海報二維碼,報名去現場!
梁鴻:出梁莊,在梁莊
梁鴻的故鄉位于河南穰縣的梁莊,她的前二十年都在這個村莊度過。在離開了十幾年后,又從大學課堂回到梁莊,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踏踏實實地在梁莊生活了五個月,細致而具體地觀察、體驗和感受梁莊人的所想所做。
她把自己對梁莊的觀察當做“一個歸鄉者對故鄉的在此進入”,看到“中國現代化轉型以來,鄉土中國在文化、情感、生活方式與心理結構方面的變化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存在,難以用簡單的是非對錯來衡量”。
2010年和2013年,《中國在梁莊》和《出梁莊記》相繼出版,那些留下的和離開的梁莊人的經歷與命運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梁莊。她是中國村莊的縮影,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們在梁莊看到了故鄉的影子。
前兩本寫梁莊的書可以被歸類為形象記錄性的非虛構作品,具有社會學意義上的觀察和調查的學術價值,而《神圣家族》則可以視為是一本純粹的文學創作。從梁莊走向吳鎮,梁鴻用12個故事書寫了身處鄉鎮的群體不同的命運選擇與境況。12個故事相互獨立,又有無法切割的內在聯系,似乎在不斷印證,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與命運掙扎又和解的過程。
但梁鴻的創作最終還是回到了梁莊,但卻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超越生死,今年,梁鴻推出新長篇小說《四象》,這是梁鴻的第三部小說,她企圖用書寫來對抗遺忘,“讓寫作給那些無名者賦予名字”。
梁鴻還會繼續將故事建構在梁莊嗎?關于梁莊,還有多少值得挖掘的題材?12月11日晚,北京,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讓我們一起期待梁鴻和她的梁莊故事。
掃描海報二維碼,報名去現場!
笛安:“我跟寫作之間變成了更純粹的關系”
在寫出處女作《姐姐的叢林》之前,19歲的笛安早已被身為作家的父母告知自己沒有寫作天分。那時的她還不懂太多的寫作技巧,全靠直覺,卻讓“很多人都不太相信這是我第一次寫小說。第一次聽到這個評價好開心,好像我找到了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如果一個人在19歲的時候開始找到了這個,能減少很多的迷?!?。
離開生活19年的山西后,笛安開始寫龍城——這個在她筆下虛構的北方城市,卻時常展現著家鄉太原的風貌。她的鄉愁來自這個城市,卻似乎沒有想好對龍城應當懷抱怎樣的感情,所以小說里總是有人逃離,有人留下,有人回來。
很多人認識笛安是通過《最小說》,他們認識龍城則是從《西決》在《最小說》的連載開始,“龍城三部曲”也就此開端。這本書意外成為暢銷書,上市兩周便加印。三年后,她憑借“龍城三部曲”580萬元的版稅,在中國作家富豪榜排到第11位。
笛安一直被看作“連接青春文學和嚴肅文學的橋梁”,2018年,她的小說《景恒街》出版,很快獲得2018年度人民文學獎,她成為第一位獲得長篇小說獎的80后作家。此前獲得此獎項的是麥家(《風聲》)、畢飛宇(《推拿》)、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頒獎詞這樣評價小說,“不動聲色之間可見時代運行軌跡、社會轉型風貌與情感結構變遷?!?/strong>
從龍城到景恒街,笛安如何在創作中尋找自己的歸屬?12月11日晚,北京,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讓我們一起聽笛安訴說城市鄉愁。
掃描海報二維碼,報名去現場!
關于南方周末N-TALK
有人曾問物理學家霍金:這個世界上,什么事物最打動你?霍金說:在浩瀚的宇宙中,當我發現相距甚遠的一種事物與另一種事物那么像,這“遙遠的相似性”最能打動我 。
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尋找到這“遙遠的相似性”,南方周末打造了N-TALK這樣一個分享創見和智識的舞臺——歷次活動通過邀請文化、科學、設計、藝術、商業等領域的優秀代表人物,暢談奇思妙想、創作熱情,分享人生奇遇、熱愛與堅持。單霽翔、阿來、孟京輝、田沁鑫、王津、史航、陳彼得、朱民、肖全、黃章晉、程璧、關正文等都曾登上N-TALK的舞臺,分享真知灼見。
延續去年的精彩,這個年末南方周末N-TALK“文學之夜”專場將再次浪漫啟幕,讓我們在現代社會的浮躁之中依然留一處用文字建構的純粹世界,在世事喧囂中依然能夠肆意想象,暢快感悟,尋找心靈回歸的方向。
2020年12月11日晚,我們想邀請愛“看文學”的你,與南方周末一起,與李敬澤、梁鴻、笛安等作家一起,來聽這場“TALK文學”的思想聚會。
點擊報名,共同在隆冬之夜點亮人文的暖光吧